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
浮出水面的北一辉——有
从唐、日本及新罗典籍中
重读梁方仲——有关中国
论先秦青铜器铭文之制作
《齐民要术》的林副产品
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
宋元时期有关货币本质问
有关近年中国明清与近代
《齐民要术》的撰者、注
最新热门    
 
有关《齐民要术》若干问题的再探讨

时间:2009-7-24 13:50:08  来源:不详
森严时代,“九品官人”旧习,相沿已久。他之得以秩臻二千石,官至太守,可能就因出身

——————————————————————
① 毛泽东《实践论》。


“望族”,与当时官登台省、贵为帝师的贾思伯、贾思同的门阀,不无关系。《魏书》《北史》述及思伯、思同兄弟二人家世,提到他们少时外出从师,因家贫“无资酬之”,致被“质其衣物”。反映出他们尽管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高门望族”,但出身还不是大地主,而是中落到了中小地主阶层。著者可能与他们同一情况,不是大地主,也不是一般劳动人民,这从本书自序所透露的思想,就可推知。例如:他反对大地主豪门“用之又无节”的奢侈风气,也反对豪商巨贾“舍本逐末”,“日富岁贫”的牟利行为。他还反对“浮伪”、“浮辞”,严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种不劳而获的生活;强调“力能胜贫”,“勤力可以不贫”;“人生在勤”,“用之以节”……等等。这在当时来说,都是属于中小地主阶级较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当然,他是为巩固封建统治阶级政权而说话的。在本书自序里,他还反复强调:“要在安民”, “忧百姓之穷”, “忧劳百姓(为人民而忧劳)”,“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由于能)开其资财之道也”。他还推崇“耿寿昌之常平仓,桑弘羊之均输法”为“益国利民不朽之术”。同时,不惮辞费,引用历史上许多地方官如:任延、王景、皇甫隆、茨充、崔寔、黄霸、龚遂、召信臣、僮种、颜斐(以原引先后为序)等人为保障中小地主利益,抑制大地主豪门的兼并和超经济剥削而作出的一系列措施。这对广大劳动人民也有其一定好处。从这一“侧面”来看著者思想打上什么“烙印”?不也是很鲜明吗?此外,根据本书内容,还体现出著者读过不少书,有藏书、治书经验。在写书前,自己家里还曾一度养过“羊二百口”。看来,他的阶级属性,联系到上文所述,不难设想而知,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

这里还得提及:近有人认为“贾思勰即贾思同。因为他做过彭城王元勰的属官,可能依照当时习惯,把名字改换了”①。这一说,只属推测,是否可信?值得商讨:A.据《魏书》及《北史》所述,思同自幼雅好经史,专精《杜氏春秋》。任讲官时,也讲授《杜氏春秋》。到晚年还专就这一书与卫冀隆辩论是非,积稿至十卷,未竟而卒。且生平极少接触农事,从学风上、经验上看,似都不会著作像《齐民要术》这一类型的书。B.据著者“自序”反映:本书系作于游宦后,家居度田园生活时,通过“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才写成;而思同则自少“释褐”,久任中枢要职,直至卒于官,从未闲处家园。C.著者任高阳太守,当是他最高一任、也是最后一任官。但思同则自出仕后,由彭城王待郎、尚书考功郎,历荥阳太守、襄州刺史,直至侍讲、尚书、侍中等官,卒赠尚书右仆射、司徒公、青州刺史、谥曰“文献”,从未任过高阳太守。D.著者成书约在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间或者更后一些(见前述);但思同在武定二年的前四年即兴和二年(公元540)便死去了;且他晚年官阶相当高,责任相当重,国家又处于多事之秋,连他的专门所学,即《杜氏春秋》辩论稿也未完成,更不会有余暇“丁宁周至”写好这样规模的一部农书。E。著者尊称刘仁之为“老成懿德”,似较仁之为后辈,而思同则较仁之先卒,年龄可能大于仁之,爵位高于仁之,学术也优于仁之,就他当时的地位看,不会如此称呼。F.思同早岁为元勰属官,历时甚暂,且元勰早已于永平元年(公元508)为宣武帝杀害,果思同真的原名思勰的话,似也没有长期“把名字改换”讳称“勰”字的必要。退一步说:他真的要避讳了,何以原书还题思勰而不题思同?魏收著《魏书》,距思

————————————————
① 王毓瑚《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成就》。


同时代极近,何以在思同“传”里,绝不提及改换名字的事?后来寿光县发现贾思同碑①,据赵明诚跋,亦未提及碑文有避讳记载。根据这些理由,可以说:贾思勰并非“即贾思同”,他们彼此截然两人,本籍同而年辈不一样。思勰稍晚于思同,当《齐民要术》成书时,思同已不及见了。

此外,又有人根据贾瑾墓志②提到贾瑾父“敬伯”曾历任魏郡、太原、高阳等六郡太守,因此认为“敬伯疑即思勰之字”,理由是“勰有和意义,与敬字亦相适应。古人碑刻署官,皆书最后之职,《要术》卷端题高阳太守,尤极合体例”③。按:贾瑾碑虽立于普泰元年(公元531),但碑文未详瑾卒期,估计可能在是年以前。即使他卒于立碑之年,时思勰亦正初赴高阳,而碑文所述六郡太守衔,似都非新任,此其一。碑文提及贾瑾祖父“天符”仕宋,如敬伯果即思勰,则此天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