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
宋夏之间的走私贸易
主客之间:明代两湖地区
环境史学是20世纪六七十
国家、市场、社会之间新
明朝后期满汉两族统治阶
宋美龄:历史与神话之间
浅论开皇年间隋朝与北方
最新热门    
 
两极之间的新史学:关于史学研究会的学术史考察

时间:2009-7-24 13:51:05  来源:不详
和张荫麟三人贡献尤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详见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4期。

    ②《发刊词》,1935年4月30日(天津)《益世报》,第3张第11版。

 

与梁启超的论旨一致,吴晗对以往的历史撰述中过分铺张所谓英雄人物的事迹颇有微词,他在一篇文化史书评中说:“英雄对于历史的贡献,固然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一部文化史的性质,决不等于一本英雄传之以专门描写英雄们的性格,行动和功业来满足浅薄者的夸大狂。”①吴晗本人的史学研究,也贯穿着这一认识。在《明代之农民》一文中,他对明代农民的生存境况作了较详尽的考察。他写道:“农民人数最多,和土地的关系最密切,对国家的负担也最重。他们的生活最值得我们注意。”农民承担着沉重的赋役,“除了对国家的以外,农民还要对地方官吏,豪绅,地主……尽种种义务,他们还要受四重甚至五重的剥削。”农民田产被侵夺,地主、皇室及外戚,尺寸皆夺之民间,导致逃民、流民的产生。而招抚逃民政策的虚设,又使农民逃亡的情形日甚一日,终于引发了几次空前的农民叛乱。②作者着眼于地主集团与农民阶层的利益冲突,探明了造成明代农民悲惨命运的缘由所在。此外,在《晚明“流寇”之社会背景》及前面提到的《<金瓶梅>一书的著作年代及社会背景》两篇文章中,吴晗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同样清晰可见。

    在史学研究会中,罗尔纲的太平天国研究是探寻民间历史最突出的例证。其实,太平天国史这一选题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民间取向。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是一场下层颠覆上层的造反运动。在旧史家的笔下,太平天国一直被目为“贼”、“寇”,而罗尔纲并未因循陈见。他不但对这一运动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加以描述,而且深入探析了它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对此后社会的影响。罗尔纲将太平天国运动定性为贫民革命,并认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贫民革命里,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尽管梁启超首倡的重“民史”轻“君史”的思想流布已久,但真正将其落实到史学实践中的成果并不多见。这在其时大量涌现的通史著作中体现尤为突出。梁氏甚为推重的夏曾佑所作之《中国古代史》几乎对民间普通人物视而不见,即是一个显例。到1937年顾颉刚还说:“今之讲论通史者,所言尽于政治大势,罕有从事社会状况者。”③既然是政治大势,则关乎基层社会者甚微,顾氏对通史中缺乏社会史、民间史的记录感到不满。而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却能对民间下层群体有所措意,虽篇幅不大,但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

    张氏自称其通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④,似乎侧重于制度史、思想史和精英史的叙述,实际上,民间历史和下层社会并没有被放逐到视野之外。最典型的当属《周代的封建社会》一章,作者用两节来讨论“奴隶”和庶民的生存状况。通过对古代典籍遗存的考索,张荫麟分析了“奴隶”的来源、劳动分工和地位,勾勒出这一阶层社会生活的大体轮廓。在谈到庶民时,作者将之与“奴隶”作了比较,指明二者的重要差别所在。张荫麟还特别注意到当时的几次“民变”,觉察到“民众的抬头”,揭示出民间蕴藏的潜在力量。在论及周代的家庭时,作者说:“庶人的家庭状况自然不会被贵人身边的史官注意到,因此现在也无可讲述。”⑤但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