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
租界与晚清上海农村
晚清:制度缺陷是贪污成
晚清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
试论晚唐五代的客将、客
晚清官员贪污的特点与根
再论晚唐五代的“地子”
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
论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对外
50年来的晚清政治史研究
最新热门    
 
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

时间:2009-7-24 13:51:08  来源:不详
以加强东北的防御能力。但是,因为已经决定不借外资,而国内资金又无法筹集,清政府只好停拨芦汉路用款,改做关东铁路之用。俄国闻讯后,加紧赶修西伯利亚铁路,清政府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不能够增加投资,就连原定的200万两也不能如数拨齐。清政府原定由户部库拨120万两,各省每年拨5万两,但是,各省大多拖延观望。不久,为筹备西太后六十大寿,户部也将铁路经费暂停拨放,资金来源枯竭。1894年,东北铁路工程不得不停工,直到甲午战争结束才重新开工。自1889—1894年,清政府仅建成唐山至山海关152.2公里的铁路,其间,还以贷款形式借用了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的资金(数目不详)[①c]。从初期铁路建设来看,铁路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金困难。

 

  二


  甲午战后,清政府更进一步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决定速修津芦铁路和芦汉铁路。然而,这时中国的国际地位骤然下降,国力更加衰弱,西方列强纷起瓜分中国之心。在这种背景下,铁路资金的筹集成为清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尽管由于战争军费等开支和战后赔款为数甚巨,清廷财政较前更为窘困,但仍决定只筹集国内资金,谕令“津芦一路所需经费,著户部及北洋大臣合力筹拨”,芦汉一路,“道里较长,经费亦巨,各省富商如有能筹至千万两以上者,著准其设立公司,实力兴筑,事归商办,一切赢绌,官不与闻”[②c]。实际上,户部仅拨津芦一路银160万两,另外,北洋大臣王文韶筹借银60万两,督办大臣胡燏芬息借商股银40万两。由于经费仍不充足,胡燏芬上奏请借外资。芦汉一路,议定由富商集股兴办后,即有许应锵等人自称集有巨额资金,要求承办。清廷命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同办理,“著该督等,详加体察,不得有洋商入股为要”[③c]。至7、8月间,查明许等人的资金均非华资,他们实际上是替英美两国资本家揽办。这样,官款无着,商办无力,铁路建设几陷于停顿状态。
  甲午战后,以张之洞、刘坤一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已意识到只靠筹集本国资金不可能迅速建成铁路,因此转而主张利用外资。张之洞和王文韶奉命会商修筑芦汉铁路办法,于1895年9月2日联衔上奏,陈明形势严峻及修建铁路的迫切性,指出“洋股必不可恃,华股必不能足”,只有“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分还洋债之一策,集事较易,流弊较少”[④c]。此时,法国已掠得龙州铁路的建筑权和经营权,俄国也要求在东北借地造路。总署权衡利弊,主张借款自造抵拒俄国的要求,认为“尽管岁息难偿,何容更借巨款”,然而如果仍然坚持这种观点,“则东三省必为俄所蚕食,而所造之路,将永无归还中国之期”[①d]。然而,没等中国借定洋款,俄国已经攫取了横贯东北的东清铁路的承办权。总署经历此事后,也意识到必须改变以前的政策,对筹款途径,不妨略予通融。清廷别无选择,只好同意芦汉铁路和津芦铁路借款修建。此后,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又连续签订一系列铁路借款合同。在这个时期,清政府采取的借债筑路政策,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借债筑路是形势所迫。甲午战后,中国成为列强竞争的场所,它们以掠夺铁路利权作为瓜分中国的手段,企图以直接投资的形式承办铁路。俄、法、德等国就是如此。外国承办铁路较借款自建铁路损失利权更大,因为各路的“一切用人行政我国不能过问也,且采矿、设警及行使钞币等特权亦为其所夺,东清更于前数项之外有伐木征税筑港等种种特权。沿路所经,俨然成一各该国之领土”[②d]。借债造路,尽管也损失了一定利权,但较由西方列强直接承办,至少在名义上清政府对各借款铁路仍拥有主权。由于本国资金不足,铁路建设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放弃修建,或者借用外资补充国内资金之不足。如果放弃修建铁路,中国将更处于不利地位。也正因为形势严峻,这时的借款条件都比较苛刻,并以国家作保,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利权。
  第二,清政府借债筑路,有均衡列强在华势力的目的。西方列强以掠夺铁路利权为手段,企图瓜分中国,清政府却无力采取强硬措施予以回击,只有尽可能采取牵制策略,使“铁路对于借款营造之国,不与其占夺保护之地相连,以毒攻毒”[③d],以使列强势力互相牵制,免于被瓜分的危险。如在东北地区,当俄国据有东清铁路和南满支路特权后,张之洞即建议总署借英款建关东铁路,以便“使俄从中有阻隔,彼尚有所顾忌牵制”[④d]。于是,清政府与英国汇丰银行签订《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以阻止俄国势力南下威胁北京。由于同样原因,山西商务局与俄国签订《柳太铁路合同》后,又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