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最新热门    
 
关于建中之政

时间:2009-7-24 13:51:20  来源:不详
徽宗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无人不晓的亡国昏君,但他即位之初所施行的建中
之政则博得好评。①代文人张溥称赞:徽宗继位,“一年之内,获睹明。”
②清初学者王夫之肯定:“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③人们难免会问:这些评
论是否确当?我在一本通俗读物中,曾将徽宗初政分为两段:向太后垂帘时,复
祐之;徽宗亲政之初,推行建中之政。④近读当事人曾布所撰《曾公遗录
》,始觉如此划分太机械,不妥当。相关问题还多,诸如:建中之政是在什么历
史背景下形成的?它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为何受到肯定?又何以随即演变为崇宁
?本文试图略加回答。必有不妥之处,亟盼各位指教。
  一、成因:帝后共政
  朱熹认为:“建中纪号,调亭两党,实曾丞相之策。”⑤曾布在徽宗初年的
作用固然不小,但朱熹此说则有夸大之嫌。建中之政无非是宋徽宗与向太后共政
的结果。岂止曾布权力有限,即使徽宗也难以独立行使其皇权。问题在于:元符
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徽宗即位,年届十九,作为“长君”,为何恳请太后
垂帘?向太后本人也感到不可思议:“皇帝长成,本不须如此。只为皇帝再三坚
请,故且勉从。”曾布将个中奥妙道破:“陛下践祚,内外皆有异意之人。上识
虑高远,以此坚请太后同听政。不然,谁冀与为助者。”⑥具体说来,其主要原
因不外下面两条。
  首先,徽宗即位之初,处境相当孤立,反对声浪并未平息。在皇室中,当初
与徽宗争夺皇位的异母弟蔡王赵似并不甘心,仍“有不顺之语”。①在社会上,
赵谂聚众谋反。②“禁中有放火者”,宫外有妄议人,边防要地“熙河效用张庚
等谋叛入夏国”。更危险的是,反对徽宗继位、企图拥立蔡王的首相章惇、都知
梁从政仍在职。用曾布的话来说,即是:“惇为首相,从政握亲兵,内怀反侧,
但无可为尔”;“外则宰相,内则都知,皆在众人之上,又皆异意之人。朝夕亲
近,岂得稳便?”对于徽宗来说,确实是:“非皇太后,谁助之者?”③
其次,徽宗由亲王而入继大统,并非由太子而君临天下,从执政班底到施政方针
都准备不足。北宋的东宫虽然不同于代,“如一小朝廷”,④但其规格毕竟非
亲王府可比。王府官被称为“闲散去处”。⑤太子继位尚可依靠其东宫旧臣组成
执政班底,徽宗则不可能。尽管徽宗即位当月,便为其潜邸旧人加官晋爵,王府
官徐勣、何执中同时升任宝文阁待制兼侍讲、侍读,因邹浩案被免官的前王府翊
善傅楫召为司封员外郎,并旋即委以重任,徐、何、傅三人分别出任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监察御史。但他们资历有限,即便可望跻身宰执行列,也尚须时日。
难怪徽宗当时将选用官员作为第一要务,不时发出“执政太阙人”⑥一类的叹息
。至于其施政方针,尚无一定之规,主要看向太后脸色行事。一言以蔽之,徽宗
尚处于从亲王到皇帝的角色转换阶段,一切均在调适之中。
至于向太后其人,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不贪恋权势,但过问政事。向太后不恋栈,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如不
避家讳,她拒绝宦官黄经臣更名黄臣,以避其父向经之讳的请求,向太后说:“
若今天下人皆必更名,乃为万世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