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最新热门    
 
关于建中之政

时间:2009-7-24 13:51:20  来源:不详
向皇后,大体都遵从祖宗家法;②凡皇帝君临天下,从英宗、神宗到哲
宗,一般都主张变法或所谓“变法”。传统的力量是无形的。或许与此有关,徽
宗越来越倾向新党。特别是在章惇及其同党相继贬官、向太后卷帘以后,这一倾
向逐渐明朗。徽宗即位之初,以新党中人曾布为主要依靠对象,并与其密议司马
光“岂得为无罪”③云云,即是其明证。正是由于徽宗与向太后当时都既主张“
调一两党”,但又各有所偏,这一帝后共政的格局才使建中之政暂时得以维持。
徽宗如果无此倾向,建中之政势必更多地偏向旧党,甚至即无所谓建中之政。
  二、象征:龟鹤宰相
  应当指出,建中之议并非始于徽宗初年。早在元丰年间,神宗“欲新旧人两
用之”,④因新党反对,旧党又不合作而作罢。元祐五年(1090),旧党执政,
大局已定,某些宰执大臣 “欲稍引用(新党),以平夙怨,谓之‘调停’”,⑤
但议而未行。建中之议在徽宗即位后,终于变为现实。史称:“徽宗欲息朋党,
以大公示天下,改元建中靖国。”⑥其实,建中之政并非始于元符三年十一月下
诏改元建中靖国,应以重用韩忠彦为标志。元符三年二月,韩忠彦任门下侍郎;
四月,迁右仆射;十月,拜左仆射。而曾布早在绍圣四年(1097)闰二月,已知
枢密院事;元符三年十月,升任右仆射。韩忠彦为首相、曾布为次相,“曾短瘦
而韩伟岸,每并立廷下,时谓‘龟鹤宰相’”。⑦
如果说帝后共政是建中之政的成因,那么“龟鹤宰相”则是建中之政的象征。韩
忠彦是北宋中期元老重臣韩琦的长子,与其经历有关,他虽是旧党中人,但并不
偏激。韩忠彦在元丰年间任给事中,元祐年间知枢密院事,绍圣年间因反对用兵
西夏被贬官,所受处分不重,出知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东)而已。他虽然受到
徽宗与向太后的重用,但与向太后关系更密切。蔡卞说:“韩忠彦乃帘中所信”
,“忠彦开陈,必听纳。”①向太后定要废刘皇后,复孟皇后。徽宗不赞成:“
复孟氏则可”,“复一废一则上累永泰(即哲宗),岂小哉?”②向太后极固执
,徽宗很苦恼。他终于找到了开锁的钥匙,让韩忠彦去说,一说便通。
  而曾布则是王安石选拔的青年官员之一,他虽是新党中人,但不很标准。曾
布在熙宁年间任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因追究市易违法案而被贬;③哲宗即位刚复
职,又因反对司马光废除免役法而再度被贬;绍圣年间得到重用,由翰林学士而
同知、知枢密院事,与宰相章惇起初尚能合作,后来矛盾较深。他“荐引名士彭
汝砺、陈瓘、张庭坚等,乞正所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勿毁墓仆碑。”④哲宗
去世,曾布支持向太后立徽宗为帝。向太后对曾布虽无成见,但曾布与徽宗的关
系更亲近。曾布不时叫苦:“外则与执政力敌,内则裁抑近习,谗毁中伤,不易
当也。”徽宗慰勉有加。曾布怀疑向太后对他有恶感,向徽宗倾诉:“昨日喋喋
,深忤皇太后圣意,必甚怒。”徽宗宽慰道:“也无。”曾布时年六十有五,自
称“衰残疾病”,多次请求告老。徽宗一再挽留:“卿极强健,何可言去?”“
卿预定策,兼朝廷倚赖,何可去!”⑤韩、曾并相的格局,既有利于保持新、旧
两党的大体平衡,又是所谓“大公至正之道”的具体体现。
  徽宗初年施行建中之政,韩、曾二相以谁为主?史籍大多如是说:韩“忠彦
柔懦,天下事多决于(曾)布。”⑥韩忠彦的个性或许确实“柔顺,易屈服”,
①但说他于“天下事”无所建明则未必。建中之政的定调者虽是向太后,但其倡
议者则是韩忠彦。元符三年二月,韩忠彦刚奉召还朝,便“见上《陈四事》,以
裨新政。一曰广仁恩,二曰开言路,三曰去疑似,四曰息用兵。”“上皆嘉纳之
。” 韩忠彦的《陈四事》实可视为徽宗“新政”的施政纲领。此文虽为赵汝愚编
《宋朝诸臣奏议》、黄淮等编《历代名臣奏议》所未收,但较完整地保留在毕仲
游《西台集》所收韩忠彦《行状》中。韩忠彦在《陈四事·去疑似》中,认为:
“法无旧、新,便民则为利;人无彼此,当材则可用。”谴责绍述之政:“自绍
圣以来,六七臣者,凡元祐之事,不问其所从来,一皆以为非是而不行。凡元祐
除用之人,大则投窜,小者退斥,枉损人材,无补于事。”替元祐之政辩护:“
元祐者,先帝在位,宣仁(即英宗高皇后)权同听断之年也。何负于天下,而逆
施如此。”请求:“陛下用人之际,无分熙丰、元祐,惟是之从,惟材之用。”
②曾布在与蔡卞辩论时所说,与韩忠彦之意大体相同。蔡卞声称:“天下大计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