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徽州学·敦煌学·区域史
斜阳残照徽州梦
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商研
明代徽州批契与其法律意
清代顺治朝土地清丈在徽
徽州古民居保护现状探析
走进博物馆看徽派建筑—
徽州文书所见明末清初的
最新热门    
 
对徽州盐商垄断说的商榷

时间:2009-7-24 13:51:35  来源:不详
,使朝廷收益无着落而引起的。疏理的办法则为"小盐法"。即减少每引盐的实际重量,以加速将积引消除。万历四十五年的疏理,其最初策划也是"小盐法"①,但未必尽善。后推出的《纲册凡例》,则更是以行新引为主,销积引为附,且计划再用十年时间,才将积引疏清。而所谓的积引,就是朝廷对商人的拖欠,故纲运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十年还清旧欠为条件,令商人行新引。这自然要遭到积引持有人的反对。尤其是那些持引大户。他们甚至派人游说京城。袁世振闻讯后恼怒,便写《奸囤擅利权揭》,以抨击持引大户,甚至骂持引大户是"奸商"、"奸囤","每岁攘夺国课(银)一百数十万(两)"②。这说明他在恼怒时,无视两个基本的事实:一、正是朝廷以预借或预征方式,占据商银数百万两,才导致一般商人无力收购边商的仓钞。这时若无两淮富商秉承朝廷旨意,收购这些仓钞,则淮盐的开中将告寝怠。现怎能反骂富商是"奸囤"?二、仓钞是朝廷获取粮食后发出的。它长年被压,一定会引起升值。若商人资金长期被占而不计利息,则还叫商人?朝廷的预借或预征,已把这部分利息占去,却为何又反说是商人"攘夺国课"?实际很清楚,若真的是"攘夺国课",则早就治罪了。当然,袁世振对两淮富商的行动仅限于语言或文字。因他懂得,"每纲去此辈数人,余皆疲乏穷商耳",故对富商必须"一概抚而用之"③。后来,也正是这些富商帮了袁世振的忙。至此可进一步看出,纲运化没有深化盐商垄断的目的与效果。商人(尤其是大商人)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至于纲运法在清代的情况,则请见稍后的内容。


袁世振说,当十年疏清积引后,便年年行新引。这实际是做不到的。因困守支的本质,就是宏观经济不平衡。既然自明初起,一直到万历年间,该问题从未断过,则它怎能在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的明后期被解决?或许,原有的200万积引可能被还清,但更新的积引又将同时产生。据《明史》记载:"天启时(万历后的泰昌朝只有一年),言利者恣搜括,务增引超掣。魏忠贤党郭兴治、崔呈秀等,巧立名目以取之,所入无算。"④故由此又看出,纲运化的本质,是把商人的利益与朝廷的拖欠绑在一起。任何想行积引的人,都必须认购新引。这样,朝廷对盐商的拖欠,就能"永永百年"地滚动下去。而那本十字纲册,就是朝廷对盐商的欠帐簿。它是由淮南红字簿演变而来。


三、改纲为票不存在"盐商垄断"问题


清承明制。清代两淮盐法,就是由明万历年间的纲运法演变而来,但其条件比明代苛刻
得多。原来,清代盐商须一次性"费不赀",先向朝廷认购引窝,然后凭引行盐。这样,引窝是可世袭的⑤。但商人购得引窝,又等于把每年的纳课任务包了下来,并实行"滚总"制度。"两淮旧例,于商人之中,择家道殷实者,点三十人为总商。每年开征之前,将一年应征钱粮数目核明。凡散商分隶三十总商名下,令其承管催追"⑥。"如有拖欠,即将该商革退引窝,别募殷实商人承顶。所欠钱粮,著落该商家产追赔"⑦。故清代的纲运法,尽管在一
                                                                                                               
①袁世振:《盐法议三》,见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四七四。
②袁世振:《奸囤擅利权揭》,见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四七六。
③袁世振:《再上李桂亭司徒》,见陈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