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徽州学·敦煌学·区域史
斜阳残照徽州梦
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商研
明代徽州批契与其法律意
清代顺治朝土地清丈在徽
徽州古民居保护现状探析
走进博物馆看徽派建筑—
徽州文书所见明末清初的
最新热门    
 
对徽州盐商垄断说的商榷

时间:2009-7-24 13:51:35  来源:不详
龙《明经世文编》卷四七七。
④《明史》卷八十,《食货四o盐法》。
⑤《清史稿》卷一二三,《食货四o盐法》。
⑥《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七八,《户部o盐法oo两淮》。
⑦《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八二,《户部o盐法ooo禁例》。


般情况下仍表现为"先纳课,后行盐",但其本质已演变为"不行盐,也纳课"。其含义是:
商人即使在某一纲没有行盐(即无该纲的销售收入),但盐课不被免除。若商人缴纳不了盐课,则将其引窝没收,并抄家追赔。而那些被没收的引窝,则又被卖给新的商人。即"新商必交旧商窝价,方准接充。其价之多寡,以地之畅滞为衡。各省引商皆然。"①


到乾隆后期,因朝廷及盐政机构(含地方衙门,以下统称为"官府")的敛取过高,盐价已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故与明代中叶一样,开始出现"私盐泛滥,官盐壅滞"的局面。乾隆五十五、五十六(即庚戌、辛亥)年,淮盐因严重壅滞而连续两纲铳销。所谓铳销,就
是将某纲的硃单铳毁,使该纲无盐运岸,以减少口岸的销售压力。但该纲的正杂钱粮不能免除,须"令商人分年完缴"②。此又称之为赔纳。它势必要加重商人的负担,并导致一部分商人破产。需要说明,约自明代隆庆以降,两淮盐商的运销任务只到口岸(如汉口)为止。口岸以远,则是由另外的商人(清代称水商)来接替。故两淮盐商的成本核算,也只到口岸为止。"私盐泛滥,官盐壅滞"是因官府敛取过高引起的。所谓"官盐壅滞",又表现为商人已缴纳了盐课,甚至也付出了盐资,只是有大量的盐货被积压在口岸,无法销售出去,使商人的大量资本被压。这时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官府减少敛取,以使盐价下降,"官"自然敌"私";二是由官府加大緝私力度,以增加官盐销量。但官府一不减少敛取,二又緝私不力,三更令盐商赔纳盐课。至此已可看出,清代纲运制对盐商而言,是更沉重的桎梏。两淮盐商资本,就是从乾隆后期至嘉道年间,因一次次的赔纳而衰落的。现在此基础上,以讨论道光十二年淮北改纲为票的背景和实质。


1.改纲为票的背景。
清代淮盐,除分南北之外,还有纲食之别。其中食盐是销于两淮及其附近地区,纲盐则销往远处。但它们都统称为引盐。到嘉道时期,两淮额行引盐计168.55万引。其中淮北纲
盐27万引,额征正课银25.95万两③。因这次改纲为票的主要人物,是当时的两江总督,并兼理两淮盐政的陶澍,故现把他当时给朝廷的有关奏折内容摘录几条:


 ⑴ "淮北引盐额行河南、安徽、江南四十九州县,除江运之无为州等八处运脚较省,向称畅岸,有商承运外,其余纲食口岸四十一处,商人十七家,……其力可支持仅有二三家,余皆无力办运。本应另招殷商接办,因疲累久著,人皆视为畏途,佥办招徕,一时难得其人。"④     


⑵ "淮南商力虽疲,然自(道光十一年)开纲以来,尚捆运至五十余万引。淮北则止捆二万余引,较定额不及十分之一,实属疲惫已久。"⑤


    ⑶ "至淮北盐引,疲弊已久,无商领运。"⑥


⑷ "现查淮北每纲,应征课银二十七万二千余两,不特历来从未征起,而且虚耗调剂银两,商疲力竭,久已无人领运。"⑦


⑸ "臣等伏查淮北盐务,实因道远运艰,商力疲滞,……既苦重资无措,欲佥新商,则旧商疲敝可鉴,谁肯旧辙相寻?以致多年来,淮北引目尘封,国课悬宕"⑧。


由此可知,淮北本应有盐商十多家,但在改纲为票之前,只剩下二三家;承运能力不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