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略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
论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的
秦汉“名田宅制”说——
秦汉社会性质的再思考
欧洲的封建专制和封建压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
略论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行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秦汉律令中的“完”刑
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
最新热门    
 
秦汉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

时间:2009-7-24 13:53:30  来源:不详
依附的豪强地主还有一层更加严酷的隶属关系。他们“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躬帅妻孥,为之服役”,“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50]。有的豪强地主“其使民威重于郡守”[51]。有的甚至仗势不让宾客服国家的徭役[52]。至于“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53]者,更是不乏其例。这种情况说明,秦汉时代与直接生产者相对立的,既有作为主权者的封建国家,又有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的依附关系,远比马克思所说的亚洲有些不存在土地私有权的国家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四)公田和苑囿池泽等国有土地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云梦秦简的出土,使我们对于秦代的土地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些同志把秦简中所反映的授田制,说成是土地国有制,这并不确切,因为战国时代的授田制,实际上是土地私有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另文专门加以探讨。但我们从云梦秦简中可以看到,秦国除了授田制之外,封建国家确实还直接掌握了一批国有土地。如《田律》:
    乘马服牛禀,过二月弗禀、弗致者,  皆止,勿禀、致。禀大田而毋恒籍者,以其致到日禀之,勿深致。
又《仓律》:“县遗麦以为种用者,殼禾以臧(藏)之。”所说的都是国有土地耕种的情况。这些国有土地的直接生产者,主要是官奴隶,《仓律》有关于“隶臣田者”口粮供应标准的记载。
    汉代国有土地的数量还不少,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起秦代来已经显著下降。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军功赏田制度的衰落。从战国到汉初的军功赏田制度,是以封建国家掌握大量可耕的国有土地为前提的。《商君书·境内》规定:“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王翦将兵攻楚,可以“请美田宅园池甚众”[54]。刘邦建立汉朝之初,也还继续推行“以有功劳行田宅”的赏田制度[55]。但此后,军功赏田制度实际上已日益衰落而逐渐废弛。文帝时,冯曾谈到,当时边塞将士“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吏奉法必用”[56]。武帝时军旅数发,武功称一时之盛。但一些著名的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每次战役之后,只见增益封户,而不见有赏田。这说明封建国家能用以赏赐的国有土地已大大减少了。除了军功赏田之外,汉代统治者以土地赏赐贵戚和大臣的情况也很少见。汉武帝时代国家掌握的公田是比较多的,但只见武帝赐其姊修成君公田百顷。昭帝时,苏武从匈奴还朝,只赐公田二顷。至于哀帝赐董贤土地二千余顷,即使属实,也是一个特殊的例子[57]。
    第二,国有土地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秦代的国有土地由奴隶耕种,土地的收获物虽然归国家所有,但封建国家要负担奴隶的生活费用。而由于奴隶对劳动没有兴趣,劳动生产率必然是低下的。经济上的不合算迫使汉代的统治者不得不改变国有土地的经营方式.西汉的公田主要采取“假民”而收租税的方式耕种。元帝时,罢北假田官。《汉书》注引李斐曰:“主假赁见官田与民,收其假税也。”[58]假税收入主要由水衡、少府掌管。《汉书·王嘉传》说元帝时“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桓谭《新论》说:“汉定以来,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少府所领园池作务之人十三万万,以给宫室供养诸赏赐。[59]”少府岁人十三万万至十八万万,数目似乎不少,但这部分收入并非都是公田的假税,还包括了山川园池市井租税的收入[60],而后面这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无疑是不小的。更重要的是,公田在“假民”之后,实际上就逐渐转化为私有土地。假公田的“民”,既有贫民,也有豪强地主。《盐铁论·园池篇》中的文学曾指出:“今县官之多张苑囿、公田、池泽,公家有鄣假之名,而利归权家。”不论公田是假给贫民还是假给地主,只要耕种者或经营者向封建国家缴纳假税,他也就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所以文学才说:“先帝之开苑囿池籞,可赋归之于民,县官租税而已。假税殊名,其实一也。”[61]东汉的仲长统说:“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虽然,犹当限以大家,勿令过制。其地有草者,尽曰官田。力堪农事,乃听受之。若听其自取,后必为奸也。”[62]也说明公田不断被私人所占夺的事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