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唐前期的太子问题及其政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
明前期赴朝鲜使臣丛考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
北魏前期的经济形态和社
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
唐前期农民赋役负担与户
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
最新热门    
 
唐前期土地所有权状况探讨

时间:2009-7-24 13:53:38  来源:不详
地四十亩,驴一头给地二十亩。若驿侧有牧田处,匹别各减五亩。其传送马,每一匹给田二十亩。”[2](P82)李锦绣先生估计驿封田的数量在1100顷以上,并征引有关吐鲁番出土文书,指出与驿封田性质相同的还有馆田和长行坊田,分别为馆驿和长行坊等交通机构而授给,亩数不多,但设置普遍。[10](P696-702)

国有苑宥园池面积很大,主要供皇帝皇室和贵族、官僚们游玩观赏,其中也有一部分土地用于农业经营,最高主管部门是中央司农寺,具体负责部门有上林署以及司竹监、温泉汤监、京都苑总监、京都苑四面监、诸屯监、九成宫总监、太和宫(翠微宫)农圃监、玉山宫农圃监、九成宫农圃监等,各有明确职掌。上林署“掌苑宥园池之事……凡植果树蔬,以供朝会祭祀,其尚食所进,及诸司常料,季冬藏冰,皆主之”。京都苑总监“掌宫苑内馆园池之事……凡禽鱼果木,皆总而司之”,京都苑四面监“掌所管面苑内宫馆园池,与其种植修葺之事”[6](卷44《司农寺》)。京苑总监和四面监管理的京城禁苑“东距浐,北枕渭,西包汉长安城,南接都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周一百二十里”[11](卷1《西京》)。东都苑总监和四面监管理的东都苑,“东抵宫城,西至孝水,北背邙阜,南拒非山,谷、洛二水会于其间。周一百二十六里,东面十七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四里,垣高一丈九尺”[11](卷5《东京》)。司竹监在京畿户县、周至县和怀州府河内县,“掌植养园竹……岁终,以竹功之多少为考课”。诸屯监指的是隶属司农寺系统的基层屯田机构,分布广泛,“各掌其屯稼穑……凡每年定课有差”。九成宫在凤翔府麟游县,总监“掌检校宫树,供进錬饵之事”[6](卷44《司农寺》)。温泉汤监“掌汤池宫禁之事……凡近汤之地,润泽所及,瓜果之属,先时而育者,必为之园畦,而课其树艺,成熟则苞匦而进之,以荐陵庙”。[8](卷19《司农寺》)著名的温泉汤监有京畿新丰温泉宫(华宫)、蓝田石门汤、眉县凤凰汤、同州北山汤,河南府有陆浑汤,汝州有广成汤等。另外,隶属于东宫的有东宫园苑,由太子家令寺典仓暑具体管理,“凡诸园圃树艺者,皆受令焉。每月籍其出纳之数,以上于寺,岁终则审詹事府”[8](卷27《家令寺》)。

官田和公田的具体形态还有烽燧田、宴设田、城田、亭田等,面积大小不等,设置比较灵活,许多学者已征引有关吐鲁番出土文书加以论证,兹不详述。总之,官田和公田的具体形态多样,都是唐王朝根据统治需要而规划配置或准许经营的,是唐前期土地国有权在农业领域的经济现实形态,共同构成了国有农业系统。官田和公田的规划经营以国家政权为基础,以相关政策制度为保障,促成了土地国有权的充分的和优先的实现。官田和公田的形态多样及其顷亩巨额,也反映和体现了唐前期国有农业经济的规模以及它在整个农业经济总量中的地位。

 

--------------------------------------------------------------------------------

①学界以往认为,《唐令•田令》主要有武德七年令、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1999年,戴建国先生在宁波天一阁发现了明抄本《天圣令》后10卷,其中第21卷《田令》共56条,前7条据《唐令•田令》旧文参考宋制修定,后49条为宋代已不行用的《唐令•田令》原文,戴先生据以对《唐令•田令》进行了考证复原(《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2期,第36-50页)。杨际平先生进一步将《唐令•田令》56条的条文逐条排出,使人一目了然(《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第77-83页,岳麓书社2003年版)。杨先生还指出,《唐令•田令》为“有唐一代之法,而不仅适用于某一时期”,其他传世文献对《田令》的征引记载,“总体而言,《通典•田制》所记最详,最接近唐田令原貌。《唐六典》次之,亦较接近唐田令原貌。其他各书(《唐会要》、《资治通鉴》、两《唐书》、《册府元龟》等)所记与唐田令原貌皆有较大差距,有的还相差甚远”(第84-85页)。本文征引《唐令•田令》即据杨先生所排出的条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