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司马迁班固生态观试比较
秦汉长城的生态史考察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
近代内蒙古草原的游牧群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
秦汉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
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
秦定都咸阳的生态地理学
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
最新热门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探索》绪论

时间:2009-7-24 13:53:55  来源:不详
动的空间范围联系起来。

 

与夏族起源地的众说纷纭一样,商族的起源地也是学界长期纷争的公案,李民先生等经过长期的仔细甄别和缜密研究,认为商族最早活动于关中地区,昭明时迁至晋南、晋中地区,相土时东迁,短期到达泰山附近,最终定居发展于豫北、冀南地区,并以此为基地南下,西指灭夏,建立商王朝。河南省的中部、北部和河北省的南部地区是商王朝的统治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周人控制的陕西关中地区虽然不属于夏商时期统治的中心地区,但与本课题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因为先周文化与夏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族最早活动于晋南地区,可以说是与夏族同源。周人始祖后稷曾在夏王朝任职,其先祖不窋也曾在夏朝做官,“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窑,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②。也可以说,先周文化也与夏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把先周控制的关中地区作为研究的范围之内。

 

这就是说,我们研究史前及夏代的生态环境,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重点的,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份,这也基本反映了夏代统治的中心区域。当然,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的气候变化常常是有着广泛的影响的,这种影响往往会突破一定的地域界限。竺可桢在研究我国古代气候的变迁时,曾引用了日本从9~19世纪期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民、张国硕:《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②《国语·周语》。

 

记载的京都樱花开花的日期等资料,发现了“在这一段时间,中国气候和日本气候的变化是一致的”①共同规律。这说明研究生态环境的历史,在确定了基本的空间框架的前提下,视野可以放得宽阔些,以便发现普遍的规律。因此,本文的研究,在必要时也将不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局限,适当地利用更多的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

第四节  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观点

 

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是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历史科学等学科在内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了解这些学科、尤其是上述前两大学科中的相关概念及其原理和规律,有利于加深对历史上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一、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

 

  环境是个抽象、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与某一主体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被称为这一主体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所指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客观世界,也就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构成的环境综合体,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干扰和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人为环境。

 

生态环境生态是指某一生物(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或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对状态或相互关系。生态环境则是指除人类种群以外的不同层次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为主体的外部条件或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对环境要素的分类和认识分歧较大。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环境要素即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光、降水、风、气压、雷电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有机和无机成分的理化物质、土壤生物等);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山脉的起伏、坡度和阴阳面,地质历史条件等);生物因子(如地面和土壤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人为因子(如人类开垦、采伐、引种、栽培等情况,列出人为因子是为了指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生物在自然界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结合成生物群落而生存的。这种在自然界一定空间原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就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及某些寄生的菌类)、分解者(主要指有分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及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的动物)和非生物环境部分(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及其生活场所,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无机矿物质等生物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的总和)所组成。地球表面由于气候、土壤、水文、地貌及动植物区分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而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各类生态系统组成一个巨大而极其复杂的生物圈,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起着特殊的作用,共同维护着生物圈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