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傳統家族試論(3)
傳統家族試論(2)
傳統家族試論(1)
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中间地
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族、宗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分工与合作:两宋乡役职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
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
最新热门    
 
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方公益——宋元四明鄉曲義田的源起與演變

时间:2009-7-24 13:54:05  来源:不详
宦家族中像汗大猷、樓鑰造一類在政治上有地位、在家鄉能服衆而又積極關心地方事務的人未必常有,更重要的是能够不徇私,後起的人不見得有能力、有德望領導。同時汪、樓、史、袁等幾個家族,到南宋晚年似乎也已逐漸走向下坡。《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載有宋代歷次科舉考試明州人及第的名單,可以看出,這幾個家族從北宋中晚期起開始有人列名,以後上榜人數逐漸增多,到南宋中葉達於極盛,而到了淳祐元年(1241)以後,上榜人數已比從前大為减少。不僅科舉及第人數大為减少,汪、樓兩家在南宋晚期已罕見出色的人物,史家雖然權傾一時,史彌遠、史嵩之的作為卻引起很大的争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北宋四川交子由民間轉為官府發行,為學者所熟知。南宋民間社倉經營出現弊端而遭官府干預,見拙作《南宋的社倉》。

 

除此之外,明州官宦人家之間又因為政治立場或其他原因而交惡,甚至連家族之内也起了紛争。陳損是樓鑰友人陳叔平的孫子,也是史彌遠的外甥,於宋理宗初年任處州教授,“與郡守高似孫不合,去歸奉其母”,而高似孫的祖父即是高開。當李全在楚州有異志時,陳塤又致書史彌遠,要他“痛加警悔,以同群心”,而未遭接受。兩人又為賈貴妃之事而發生衝突,陳損因此而“力丐去”(《宋史》卷四二三《陳塤傳》)。袁燮的兒子袁甫是南宋晚期明州一位出色的人物,與史彌遠的堂兄史彌忠是舊識,可是他對史彌忠的兒子史嵩之力主和議頗有意見,曾經三度上疏奏論,指責史嵩之“輕脱難信”(黄震《戊辰修史傳·兵部尚書袁甫傳》)。袁似道與袁甫同宗而不同支,[51]與史彌遠之弟史彌堅友好,子女並且結親,淳祐七年(1247)任嘉興府通判兼尚書省提領田事所檢閱時,卻由於不滿史彌遠之子史宅之“盡括諸司田,阿媚奉上”而“乞歸”(《清容居士集》卷三三《西山阡表》)。高文善之子高衡孫對史宅之的這種作法,也不以為然。[52]史家族人間的裂痕更是明顯,[53]史彌忠曾“數勸彌遠歸政”,因未獲接受而“乞致仕”;其弟史彌應則“最不為彌速所喜”,進士釋褐後即“罷歸,遂不出”;史彌正的長子史守之也“心非其叔彌遠所為,著《昇聞録》以寓規諷”(蔣學鑛《鄞誌稿》卷四)。史彌速的堂弟史彌鞏深得真德秀的讚許,“不登宗兗之門者三十年,未仕則為其寄理,已仕則為其排摟”,後來姪兒史嵩之人相,他“引嫌丐祠”(《宋史》卷四二三《史彌鞏傳》)。下場最凄慘的是史嵩之的堂姪史璟卿,他致書史嵩之勸諫,指責“徒聞苞苴公行,政出多門,便嬖私昵,狼狽萬狀”,没有多久便“暴卒”,“相傳史嵩之致毒云”(同書卷四一四《史嵩之傳》)。家族紛争也不盡由於政治因素,高似孫和父親高文虎問就因錢財而失和。[54]這些政治上與家族内的紛擾,很可能導致明州的官宦人家無法再同心合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袁夑、袁甫一支溯於北宋袁轂,袁似道爲袁桷之祖父,溯源於北宋袁瑴,袁似道

之父袁韶,曾受學於袁燮,“於宗譜為族子”。見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海鹽州儒學教授袁府君墓表》。

[52]  《延祐四明志》卷四《人物考上·高閌條》:“文善子衡孫為户部侍郎,尹臨安。爲檢正時,史宅之括浙西公田,官屬皆增秩二等,衡孫知不便,獨辭賞。”

[53]  此一現象,Richard L. Davis已曾作觀察,見所著“Political Success and Grouth of De- scent Groups  The Shih of Ming-chou during the Sung” P.B.Ebrey and J.L.Watson ed., Kinship Organization in Late lmperial China,1000~1940(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54]  高文虎晚年花用受於高似孫,因而抱怨“余亦忝從官,又是知府之父,家計盡是筆耕有之,知府未曾置及此也”。知府即指高似孫。見周密《癸辛雜識》别集下。

 

種種可能的原因,使得四明鄉曲義田的經營管理,在南宋末年必須走往另一個方向,也就是交由府學來負責,而這一個方式在元朝初年延續了下來。經過宋、元之際的政治變動。明州的幾個官宦家族雖然仍是地方上的書香世家,但是處境已和從前大不相同。袁似道的孫子袁桷追憶南宋時“甲族鼎貴,莫盛吾里”,可是易代之際,“困辱不自完業,無依歸,貿貿以死者多矣”,因而與袁甫的孫子袁哀同感“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