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列文森的中国近代思想史
“本体论”源流考(近代
近代史;语境;语词——略
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
评周兴樑《关于近代中国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
乡村危机与近代百年中国
最新热门    
 
近代内蒙古草原的游牧群体及其生态基础

时间:2009-7-24 13:54:07  来源:不详
做饭等,联牧者也经常在一起吃饭。合牧中往往还有汉人,他们住在蒙古牧民那里,除了放牧外,也帮助修口袋、搭架子、搓绳子等活。有的联合放牧则因男女姘居关系而起。[9] 
外蒙的阿寅勒往往同在一个谷里,或共用一口水井。更多时候共属于同一个旗、苏木或爱玛克。内蒙的小联合松散,没有严格的隶属关系。但小联合也的确加强了认同感,他们不但生产在一起,消费也有协同,贫牧一年吃不了几头羊,各户每逢节日才杀一头羊,并且是"数户迭为主",杀羊后各家分着吃。 [12]劳动中各家庭也相互联合合作。除了经济外,阿寅勒联合也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集群性需要。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牧人家庭特别孤独,故蒙古包之间的联合有极强的社会作用。妇女们在做饭、加工奶制品、加工畜产品和缝纫等家务时可以相互来往合作,男人在一起喝酒谈天,谈论他们的马和牲畜,孩子们在一起玩耍。 [13]直到近代,同一区域内的同族人的互助合作之心仍很浓厚,寡妇孤儿,仍由同族人予以照顾,当时的汉人观察者也对这一点表示认同。[10]在呼伦贝尔草原,贫苦牧民常从较富的牧民那里取得馈赠的肉食和奶食。 [6]这种联合增加了社会认同感,满足了生活上中交往、交谈需要。尽管这些需求在内地感觉不出来,但在大草原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显得十分可贵。据许多人反映,直到文革时期,牧区的牧民既使是见了汉人也不问从那里来,管吃管住。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牧区人流的增加,这种习惯才发生改变。在半个世纪以前,由于长期孤独,一块放牧的几户人家几乎成了唯一的交流对象。大家更珍惜这种相互关系。在巴尔虎人那里,当一个巴尔虎人在野外乘车或骑马遇见畜群时,要先观察风向,然后从下风外通过,绝无从畜群中穿过之理。如有人正在打水饮畜,应主动帮忙。毗邻的几个牧户搬迁时,先行的牧户必须帮助落后的牧户或人手不足的卸包立包,拉马套车。 [14]
至于王公与游牧人之间存在着联合关系,一些学者认为古代王公为了保住自己的畜群,往往与富牧共同放牧。富牧自己有大量的畜群,可以在灾害发生时保证牲畜相对少受损失,同时也保护了王公的畜群。这种联合被称为"铁木尔·苏鲁克",意为"铁畜群",就是放多少年都不增不减的畜群。 [15]




[1] 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俊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3月。
[2] Sevyan Vainshtein: Nomads of South Siberia: The Pastoral Economies of Tuv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3] David Sneath: Changing Inner Mongolia: Pastoral Mongolian Society and the Chinese Stat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 兴亚院政务部:《蒙疆牧业状况调查》,昭和十六年十一月。
[5] 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
[6] 兴安岭调查科:《兴安北省に於ける牧野并放牧惯行调查报告》1939年12月。
[7] 燕京、清华、北大1950年暑期内蒙古工作调查团编:《内蒙古呼纳盟民族调查报告》,呼伦贝尔民族事务局整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8] 兴亚院政务部:《蒙疆牧业状况调查》,昭和十六年十一月。
[9] 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
[10] 胡一声:蒙古知识及移住指南。《蒙藏月报》,民国二十五年八月,第5期。

三.草原生态与小群体--村落
 
蒙古包联合也受草原生态的限制。草地的质量、数量和水资源的分布是决定联合规模大小的重要条件。一个地域容纳多少蒙古包、多少牲畜,都是由草原生态决定的。草原的地形和草地的质量决定着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大群体--"村落"。这种村落是蒙古包在更大规模上的群集,这种群集不一定都是社会的或经济的,一般是某个地区由于一定阶段放牧的人群富集而形成的群集。这种大群体在蒙古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