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心忧天下,魂系史学——
略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
近代史;语境;语词——略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
唐代的中央军事决策及其
唐代皇权高层基础演变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唐代马祖和洪州宗
唐代的戒指
最新热门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时间:2009-7-24 13:55:12  来源:不详
举制特别是进士科的崇重,在制度上为寒门入仕开辟了道路,较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有根本的区别。但在唐代,很多旧族子弟仍利用科举制重新获得失去的特权,只有到了宋代,科举制“草泽望之起家”的功能才充分发挥出来。
  有鉴于此,并综据前述,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唐代的南朝化倾向的意义:其一,形成于汉魏之际的中国封建社会,由于晋末动乱和北族政权的建立,在北方走上了一条特殊道路,与直接继承三国西晋传统的南朝出现显著差异。隋唐间南朝因素在制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南北社会的整合和历史的初步衔接。唐代变化中的南朝化倾向,则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已越过北朝的迂回而重新回到魏晋南朝以来的正常发展轨道。其二,唐代中叶的变化“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具有划阶段的意义[42],但变化中的南朝化倾向显示出中唐前后历史的衔接性和连续性,表明唐代中叶的变化虽然具有划阶段的意义,但这种阶段仍是封建社会内部的阶段。其三,汉魏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并未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封建社会因素在古代社会母体内自然发展的结果。所谓“五胡乱华”以及诸北族政权的建立,使封建社会的进程出现迂回和曲折。唐代变化中的南朝化倾向说明,尽管不无曲折和迂回,仍不能阻遏中国封建社会遵循自己固有的合乎规律的进程发展。
  唐代变化中的南朝化倾向,表明前承北朝的隋唐历史与东晋南朝相衔接,但这样一个过程又似乎表明,北朝的历史虽然绝非徒然无意义,却不一定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环节。中外学者每将蛮族入侵下罗马帝国解体与“五胡乱华”下西晋帝国崩溃作比。但西晋帝国崩溃后不足三百年,所谓“五胡”等少数族已完全融合、同化于汉民族,并孕育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唐帝国。而约略在同一个时期,西方的罗马帝国解体后出现的蛮族王朝,并没有很快走上罗马化道路,帝国废墟上形成许多民族国家,曾经高度发达的希腊、罗马文化长期湮没不彰,分裂割据倾向,统一帝国瓦解,经济、文化衰退,被看作欧洲中世纪的一些重要时代特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唐代的文化构成中,大量吸收了西北、北方诸少数民族以及国外天竺、波斯东传的文化,当时称之为“胡化”。对此中外学者已作过大量的研究。又如北朝刚劲雄浑的诗歌,尚武骑射之风,以及妇女的相对开放,亦为唐代所继承。唐代制度、文化以南朝要素为主,但南朝以外的因素绝不是无关重要的。唐代之所以成就辉煌,气魄恢宏,正在于她既继承了以南朝文化为代表的华夏传统文化,又广采博取各种外来文化营养,提炼消化,弘扬以为己用。 

[1]如战后日本东洋史学界关于中国史分期有两种最有力同时也是相互对立的学说,尽管双方都认为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但对于变革的性质却观点迥异:一方认为是由中世向近世的过渡;另一方则认为是由古代向中世的转变。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二卷(附录《战后日本的中国史论争》),中华书局,一九九三年。中国史学界关于中国古史分期存在多种说法,但对于魏晋以后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则迄无异说。至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阶段划分,一般都认为唐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学者正是以中唐或唐末五代为界,将中国封建社会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2]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页四八六,武汉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以下简称《三论》。
[3]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页四八,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新一版。
[4]以上详见《三论》“综论”,页四七五一四九一。
[5]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叙论”,页一—三; “兵制”,页一二一—一四○。
[6]《隋书》卷二四《食货志》,卷二《高祖纪》。《三论》页一八七—二一一。
[7]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页三三二—三三五,黄山书社,一九八七年。
[8]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页九,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
[9]《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页三三五—三四一。
[10]皮锡瑞:《经学历史》七“经学统一时代”,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
[11]《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周书》卷四一《庾信传》。《隋书》卷七六《文学传》序;卷六六《李谔传》。《新唐书》卷一○七《陈子昂传》;卷二○一《文艺传》序。详参唐长孺《论南朝文学的北传》,《武汉大学学报》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12]上引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叙论”。
[13]《周书》卷四一《庾信传》;卷四《明帝纪》,卷一三《宇文招传》。
[14]《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卷二一下《元勰传》。关于北魏汉化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