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张扬
论孙吴政权中的南北士人
范仲淹与江南士人交游研
東亞古代士人的共通教養
最新热门    
 
旧齐士人与周隋政权

时间:2009-7-24 13:55:16  来源:不详
社会影响,被要挟卷入,情形颇类上引《郭提墓志》所云,既“地势膏腴,乡推领袖”,虽欲“潜身窜影”,仍不免“终挂网罗”。正是鉴于山东大姓豪强在社会上的潜在势力,关中朝廷不能不“颇以山东为意”[34],不能不有“东西之限”,必欲将山东旧族豪强征离家乡而后快。
  由于周隋政权的“关中旧意”,入关后的山东士人往往仕途坎坷。以随驾入关的十八文士而言,他们中间,除了李德林外,不是罢免,就是除名,或者任非所好,不是他们理想中的清显之职。其中最有才气的卢思道,既然有起兵反对关中政权的前科,也就决定了他“官涂沦滞”,不会得到重用。其入周后所作《孤鸿赋》,以“实禀清高之气,远生辽碣之东”的离群孤鸿自况,而将自己入关后的处境喻为,“忽值罗人设纲,虞者悬机,永辞寥廓,蹈迹重围。始则窘束笼樊,忧惮刀俎,靡躯绝命,恨失其所。终乃驯狎园庭,栖托池籞”。其郁忿之情溢于字里行间[35]。辛德源亦因与尉迟迥之乱有染,“不得调者久之”,“隐于林虑山,郁郁不得志,着《幽居赋》以自寄”。由于他与卢思道友善,“时相往来”,竟被人奏告“潜为交结,恐其有奸计”,“由是谪令从军讨南宁,岁余而还”[36]。薛道衡初因山东朋党事“除名,配防岭表”,后因一句“向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行”,被炀帝强令自杀[37]。入关时仅“载书数千卷”的陆爽,因为曾建议以《春秋》之义为皇太子诸子命名,死后仍被隋文帝追怒,下令“其身虽故,子孙并宜屏黜,终身不齿”[38]。为了升迁不惜私下告发一同入关的旧齐人士的李孝贞[39],亦自叹“宦意人情,一时尽矣”,最后仍不免遭到隋文帝的“谴怒”。就是最受重用的李德林,以他的才能,以及对隋朝的忠诚与贡献,虽“运属兴王,功参佐命,十余年间竟不徙级”[40],与山东士族的出身,关陇集团中人的打压,应不无关系。
  一方面,旧齐士人中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地方上有实力的代表性人物,成为周隋政权极力罗致和重点控制的对象,多被迁至关中,甚至被“勒送”到关中任职,欲隐而不得;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山东士人则欲仕而无门。《隋书》卷74《酷吏·厍狄士文传》称:“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又《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韩祜墓志》(图版370):“齐亡后不复出仕。……天命去齐,周人迁鼎,公侯将相,咸建白旗,侯伯子男,皆降轵道,君怀节怀义,致事东皋,去禄去荣,馌彼南亩。”这位韩祜,就其任职似为宦官,并不在征召入关之列,他的隐居不仕,恐怕亦如前引墓志中所谓“周平东夏,毕志丘园”,“周齐格命,遂潜名德”,本因无官可做。
  周、隋政权虽然原则上也承认北齐的资荫[41],但对一般旧齐士人来说,“齐资”往往得不到承认,上引《房彦谦碑》、《北史·序传》,以及《颜氏家训·终制》,都谈到了“齐朝资荫不复称叙”的情形。《唐代墓志汇编》显庆057《□登宝墓志》载:“卫国汲人也。……祖珍,魏征西大将军,父吉,齐光邺府司马。……君禀兹余庆,早备方圆,爰在稚年,音徽已远。属齐纲纽绝,鼎命归周,门荫倾[42],陆沉紫荜,不干世禄,养性漳滨,诗酒琴书,聊以永日。”可知志主之“不干世禄、养性漳滨”,乃因齐资不叙,无从干禄。旧齐士人中有很多人在齐亡后“久不得调”。如《隋书》卷67《裴矩传》:“齐北平王贞为司州牧,辟(矩)为兵曹从事,转高平王文学。及齐亡,不得调。”同书卷69《王劭传》:“待诏文林馆……后迁中书舍人,齐灭,入周,不得调。”同书卷73《循吏·房恭懿传》:“仕齐,释褐开府参军事,历平恩令、济阴守,并有能名。会齐亡,不得调。尉迥之乱,恭懿预焉,迥败,废于家。”同书卷76《文学·诸葛颍传》:“待诏文林馆。历太学博士、太子舍人。周武平齐,不得调,杜门不出者十余年。”其例尚多,余不备举。
  上述可知,山东士人对周隋政权的疏离,不愿意与当局合作,实与周隋朝廷的“东西之限”、“关中旧意”有关。周隋政权始终没有对他们平等地开放仕途。
  唯其如此,在齐亡入关的山东文士中,不乏尽力巴结关中政权以求升进之辈,最典型的莫过于“河朔清流”太原王劭,他和来自陈朝的“江南望族”陈郡袁充,都是以替杨坚代周制造符瑞而著名[43]。王劭在北齐时待诏文林馆,官至中书舍人,齐亡入周,久不得调,出此下策邀宠,可能是求仕心切。实际上李德林的发迹,也与他“功参佐命”即直接参与周隋革命有关,其所撰《霸朝杂集序》、《天命论》(俱载本传),同样是为杨坚代周作论证的,不过较之王劭、袁充的捏造符瑞之作,更具理论色彩而已。对于旧齐士人巴结关中朝廷的行径,“河朔清流”中第一流高门卢思道深恶痛绝,他在“指切当时”的《劳生赋》中,毫无隐晦地抨击了王劭之流的行径[44],几乎是点名指责了“时宰”杨坚。
  总而言之,周隋朝廷中虽然不乏山东士人(其中包括一批灭齐之前以及灭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