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
唐前期的太子问题及其政
《张居正》引发文史之争
“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
八王之乱中的寒门人士
《代歌》、《代记》和北
“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
谢国桢先生治史之经历与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财政
最新热门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

时间:2009-7-24 13:55:41  来源:不详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史思起家的营州一带,在开时就已成为粟特人的新家园。经过安禄山的经营,河北地区成为粟特商胡的向往之地,加上突厥部落内的胡人南下,在天宝末年以前,河北已成为胡化之区。安史乱后,一方面,朝出现排斥胡人的情绪,许多粟特人蒙受打击,纷纷向河北三镇转移,寻求新的生存之地。大量粟特胡人迁居河北,加重了河北的胡化倾向,也增加了河北藩镇的力量。最后,加入到晚唐强劲的北方民族沙陀部的粟特人,又成为五代王朝的中坚,甚至像石敬瑭那样当上了皇帝。另一方面,安史之乱虽然造成唐人对“胡化”的反感,但并没有影响粟特人在长安的继续存在,他们用改换姓氏、郡望等方来转胡为汉,如武威安氏改姓李氏,康姓附会出自会稽,何氏自称望在庐江,而且同属伊朗系胡人的波斯人则在长安继续存在,仍然声称自己是“西国波斯人也”,并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信仰,使唐朝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精神一直保持到晚唐[1]。
  在本文中,笔者试就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问题,略做申论。 

一、安史之乱后唐朝境内对胡化的排斥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多种民族共存的大国。不论在安史叛军当中,还是在平定安史叛军的唐朝军队当中,都有大量的外族民众,包括西域胡人。因此,我们把安史之乱定性为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而不把它看作是一场不同民族间的民族斗争。然而,安史之乱的领导者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在唐朝人眼中是地道的“杂种胡”,即昭武九姓出身的粟特人,他们发动了这场叛乱,给唐朝社会造成了巨大创伤。因此,在安史之乱的平定过程中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唐朝境内出现了对胡人的攻击和对“胡化”的排斥。
   这首先表现在唐朝对安禄山的痛恨上。《旧唐书》卷一○《肃宗本纪》记:至德二载(757)十一月,肃宗进入刚刚收复的长安后,“宫省门带‘安’字者改之。”[2]《唐会要》卷八六《城郭》记载略详:“至德二(三)载正月二十七日,改丹凤门为明凤门,安化门为达礼门,安上门为先天门,及坊名有‘安’者悉改之,寻并却如故。”[3]《资治通鉴》卷二二○至德二载年末记:“更安西曰镇西。”[4]出于对安禄山的憎恶而把一些地名、坊名和门名中的“安”字改掉,显然是一时的情绪冲动,因为“安”字本身是个具有褒义的字,在人们习惯使用的地名、坊名、门名中大量存在,多不胜改,因此,《唐会要》说很快就又改了回去[5]。但是,我们从这个事情上不难看出,唐朝极力希望抹掉所有安禄山的痕迹。
  其次表现在对胡人的排斥甚至杀戮上。傅乐成先生在《唐代夷夏观念之演变》一文中,举安史乱后唐朝对异族立功将领李光弼、仆固怀恩、李怀光三人的猜忌为例,来说明夷夏之防的转变[6]。其中的仆固怀恩,原为铁勒仆骨部人,贞观时就归降唐朝,祖父以来三代任金微都督府都督。仆固怀恩后效力于朔方军,自安禄山叛乱以来,“所在力战,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说谕回纥,再收两京,平定河南、北,功无与比”[7],却被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和宦官骆奉仙构陷,而朝廷不辨曲直,代宗听信中使片面之辞,袒护辛云京,最后逼得仆固怀恩走上反叛道路[8]。从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