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日钓鱼岛之争的理由对
“义”、“事”之别与“
“野蛮”和“文明”之争
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
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
圆明园之争被忽略的实质
最新热门    
 
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

时间:2009-7-24 13:55:43  来源:不详

  提要:辽、金两朝在接受华夏文之后,都以正统相标榜:辽承晋统,金承统,并企图为其正统论寻找德运的依据。蒙、一代,围绕着宋辽金三史的纂修义例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正统之辨。明代士人普遍否认辽金正统,纷纷重修《宋史》,其旨趣不在于订讹补阙,而在于另创义例。在代,宋辽金正闰之争本当是一个颇有忌讳的话题,但当清朝统治者从北方民族王朝立场转向中国大一统王朝立场之后,最终也否定了辽金正统。辽金王朝的正统性之争,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辽金  正统观  德运  华夷观念

  自汉大一统王朝形成以后,正统问题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学说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百年前,梁启超在《新史学·论正统》中总结出历代正统之辨的六项标准,其中之一是“以中国种族为正,而其余为伪也”。[1]辽、金王朝的正统性之争,自始就是与种族问题纠缠在一起的,它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一  契丹王朝之正统论与德运说

  辽朝虽然始终坚持草原本位,但自从燕云十六州汉地入辽后,文化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契丹人对汉文化的认同,一个明显的标志便是华夏正统观念的形成。[2]辽代前期,契丹人以“蕃”自居,自外于“中国”。辽朝人中国意识的觉醒,大致是兴宗以后的事情。自重熙年间起,辽朝开始以北朝自称。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遣使于宋,“其国书始去国号,而称南、北朝”。[3]道宗大康七年(1081年)《萧孝恭墓志》,首行称“北朝大辽国……萧孝恭墓志铭”。[4]辽代中晚期石刻中,常见“南瞻部州大契丹国”[5]或“南赡部州大辽国”[6]的说。按照教的地理概念,中国属于四大部洲中的南瞻(赡)部洲,郑樵说:“释氏谓华夏为南赡部洲。”[7]宋石刻中以南赡部洲指称中原王朝的例子比比皆是。辽人既自称为南赡部洲,则是自比于华夏之邦。辽道宗的言行最足以说明契丹统治者从“夷”到“华”的文化立场的转变。道宗曾作有一首《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8]《松漠记闻》卷上记述的一个故事更是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大辽道宗朝,有汉人讲《论语》,……至‘夷狄之有君’,疾读不敢讲。则曰:‘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卒令讲之。”这实际上就是金、元时代人所竭力张扬的“中国而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华夷观念。[9]契丹人传统的青牛白马故事反映了本民族根的意识,而道宗末年修成的耶律俨《皇朝实录》却“称辽为轩辕后”,[10]无疑是对华夏文化的明确认同。
  五德转移说是华夏正统观的核心因子,辽朝的德运观念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咸雍元年(1065年)《耶律宗允墓志》云:“我国家荷三神之顾諟,乘五运之灵长。”[11]但今存辽代文献中并没有关于本朝德运的任何记载。金章宗泰和间讨论德运问题时,秘书郎吕贞幹等人有“辽以水为德”之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