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两个最基本的口号科学与民主在五四运动之后各曾有过一场较大的争论,
即1923年的科学与人生观(玄学)之争和北伐成功之后关于“人权”的论争以及九一八之后
的民主与独裁之争。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两次争论可以说是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对五
四基本理念的反思;而且这一反思基本是在尊西趋新派阵营中进行(较少受西方文化影响
的真正“保守”派或正脱除西方影响的章太炎等人便几乎不曾关注这些争论),其中包括
不少新文化运动领衔人物,较能反映同一批人在时代转变后对原有基本理念的重新检讨。
[45]
科学与人生观之争过去一直受到学界关注,近年海峡两岸的少壮学人对此相当重视,
新论不少。[46] 但除三十年代的著述外,从思想界自身反省的角度进行观察的似不多见
。[47] 同时,近几十年为多数人常规使用的“科学主义”概念是否准确表述了五四新文
化人心目中“科学”的真义,即其是否是一个有效的诠释工具,也还有讨论的余地。
尽管有众多研究在前,论战本身的史实重建似仍不够充分,有时一些看似细微的具体
过程其实提示着这一论战非常重要的特征和意义。就目前我已接触到的材料看,稍全面的
史实重建决非一文的常规篇幅所能涵盖,故对有些既存研究论述较少的面相,如从清季起
中国士人已在关注的科学与“文学”(其义略近于今日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大家都
认为如此严肃重要的论战为何以相当轻率随意的方式表述(此最足揭示五四人心态中一些
隐伏但相当关键的因素)、五四后“赛先生”实际落实到整理国故和史学(而非数理化和工
业技术)之上、以及这次论战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进行和这一语境在多大程度上及怎样影响
了论战本身等,均只能另文探讨。
我特别希望了解的是:张君劢一次带偶然性的讲话究竟在何处以及怎样挑战了五四人
的基本观念(从而引起后者不得不拔剑而起)? 同时,本文也拟从考察“科学”观念在后五
四时期的演变这一视角来反观五四人心目中的“赛先生”究竟何义,希望能使我们对这次
论战的理解和认识略有寸进,并进而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科学”这一五四新文化
运动时的基本观念。
1、论战双方的动机
从论战的当时起,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这次论战意义的评价都相当高。但这次被时人和
后之学者赋予相当历史意义的思想论战有一个特点,即表述方式超乎寻常的不严肃,许多
文字均以恢谐甚至攻击的口吻出之。最典型的概括即胡适所说“文虽近于游戏,而意则甚
庄”。梁启超对此甚为不满,他认为“这回这论战题目太重大了,行文更要格外勤恳郑重
。否则令人看作游戏文章,便会把原来精神失掉大半。”[48] 为什么许多当事人认为如
此重要的思想问题却以“游戏”文字表述之? 深入分析这一诡论现象只能俟诸另文,但有
一点可以考虑,即这次论战虽触及时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但其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的
,故许多人的表述呈现出相当的随意性。
正如梁启超所说,张君劢最初“不过在学校里随便讲演,未曾把‘人生观’和‘科学
’给他一个定义。在君也不过拈起来就驳”。[49] 双方的思虑或者都较深远,但一开始
并未特别注重其所讨论的具体概念。由于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即席演说,而不是对全国学界
发宣言,张君劢的演讲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