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苏领导人对朝鲜停战的
关于“道理最大”——兼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
戊戌前後国人对“民权”
唐诗与唐人小说用诗流程
佚存日本的唐人诗集《杂
一个糊涂汉人对汉服明末
最新热门    
 
唐人对屈、宋骚赋的毁誉与承继

时间:2009-7-24 13:56:49  来源:不详
矣。
他认为屈原那种“发于怨思”的作品是背弃六义,“彷徨抑郁”无足轻重的。“香草”美人象征比兴, 导致“六义始缺”,无可称道。
  白居易之所以贬斥屈原的作品,与他鄙薄诗的浪漫、愤怒及想象特点有关,也与他晚年“知足保和”、“省分知足”、“家给身闲”的生活分不开。在《序洛诗》中说:“予历鉴古今歌词,自《风》《骚》之后,……迄于李杜之辈……诗章流传者巨万”,多是“愤忧怨伤之作……(予)今寿过耳顺,幸无痛若;官至三品,免罹饥寒……”作诗“皆寄怀于酒,或取意于琴,闲适有余,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实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玄歌,饰之以山水风月。”这种“家给身闲”的生活,“省分知足”的思想,优游富贵的自在闲人,怎么能理解忧愁幽思、行吟泽畔的屈原的感情而欣赏其作品呢?所以白居易在许多首诗中提到屈原时大多数是一种讥笑的口吻: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
    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士生一时间,谁不有沉浮。
    良时真可惜,乱时何足钦。
    乃知汩罗恨,未抵长沙深。
      (《读史诗》)
以为生在乱世,遭遇不幸,沉浮自有,何足怀恨呢?认为屈原的冤恨,不及贾谊的深。
    自从委顺任浮沉,渐学年多功用深。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妻儿不问任耽酒,冠带皆慵只抱琴。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篱泽丛若悲吟。
         (《咏家酿十韵》)
视屈之悲吟,为个人沉浮之声。失之皮相浅会,的确是消尽了是非之心。
  “独醒从古笑灵均,长醉如今学伯伦。”这些诗里虽有自慰自嘲的若涩味,但白居易的晚年同屈原的生活、思想已格格不入,对屈原孤愤若痛无动于衷,笑屈原彷徨不定绕泽悲吟,是不知天命,不能如他消尽是非之心,灭除之忧喜色,取酒抱琴,安天乐命,顺时知足,明哲保身。

  (七)、楚之“善鸣者”

  “手持文柄,高视寰海”(《祭韩吏部文》)“为文捣八代之乱”(王 运语)的韩愈。虽以宣传儒家道统自命,但他不是醇儒,更不是腐儒。而是“发愤笃专文学,信其富于文学”者(《送陈秀才彤序》)。他提倡“修辞以明道”(《争臣论》)、“好古道又甚好言辞”。更主张“不平则鸣”,这就不象一般重道轻文的儒生。所以,在评论作家的时候,眼界阔大。许多并非宣传儒道的作家,他也予以肯定。在《答崔丘之书》中他说:“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屈原“发愤”以抒“哀愁”之情的作品显然不能说是捍卫儒道的,但他却将其与亚圣孟子并列,统称为“豪杰之士”,与肖颖士、李华、柳冕等人就迥然不同。
  由于韩愈主张文道结合,所以他很强调作者的内在修养,这种修养除指学儒道外,还包含艺术的修养,要完成这方面的修养,则需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撷英采华,博览群书,尤须“师古”,所以他“上规姚姒,……下逮《庄》《骚》……”(《进学解》)。学《离骚》尤为勤奋:他被贬阳山潮州,经过湖南、驻足吊访,写 下了多首诗,《潭州泊船呈诸公》即是其中之一。诗中写道:“夜寒眠中觉,鼓笛闹嘈嘈, 浪春楼垛,惊风破竹篱。主人看使范(书),客子读《离骚》。闻道松醑贱,何须惜错刀”。睡在船上,半夜被冷醒了,岸上江面种种嘈声,再难成眠,就饮酒读《骚》。旅途劳顿,寒夜难眠,心情抑郁,却读《离骚》寄幽思,正是古人所说:“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名士”。可见《离骚》已是他生活中的知音、伴侣。他对屈骚的“奇辞奥旨”,靡不“通达”。还曾对《九歌<湘君·湘夫人>》作过考证,写过《黄陵庙碑》,认为”君“指长女娥皇,”夫人“系指女英,推翻郭璞、王逸等人的看法。
  身世遭际加深了他对屈原的理解,由于”而立之年“一事无成,仕途不遇,宦海沉浮,使他对贤者恒不遇,不肖者志得气满的现实颇为不满。“不平则鸣”,因而著文时,颇“有感激怨怒奇怪之辞”,这就认识了屈原,盛称屈原发愤抒情,怨恶激愤,是为人民服务时代的善鸣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楚大国也,其亡以屈原鸣”,屈原忧愁幽思而著《离骚》乃是“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器也有怀”,是对“大国”的“沦亡”的极其痛心的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对屈原的穷若之辞颇有心会。
  在《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一诗中,记他在一个黑夜里,独宿湘西野店,风声飕飕,山树作响,森森可怖,置身这古代贤臣屈原、贾谊遭谗沉身、被贬之地,拟想屈原经受的磨难,无可告人的痛若,不禁悲从中来,愤然发出不平之鸣,黯然洒下同情之泪:
    静思屈原沉,远忆贾谊贬。
    椒兰争妒忌,绛灌共谗谄。
    谁令悲生肠,坐使泪盈脸。
悲悯屈原,痛恨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