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
“亚驼”“呼池”与要册
走出“亚细亚”,回归“
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亚洲
第16课  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15课  亚洲、非洲、拉
第4课  亚洲、非洲、拉
最新热门    
 
“亚洲论述”:历史与价值

时间:2009-7-24 13:57:49  来源:不详
恰是一少数民族朝廷,满汉矛盾曾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初兴起过一些微妙的作用。殊不知在此前的日本,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这一事实,已经对日本人和朝鲜人的民族独立意识形成过支援。这种独立意识的操作技巧是把“现实的中国”和“理念的、价值的中国中华” 区别对待,而认为“现实的中国”已经是道统失落,从中华转化为蛮夷了。从而进一步,“中华”成了只是一个可以指称其他实体的符号,而非但就“现实的中国”而言。德川幕府的学者林春齐曾经把明清交替时期的资料编纂成集,从以上观点出发把该资料集命名为《华夷变态》。“北狄”清朝的建立曾经使日本感到威胁,日本甚至曾经有援助反清势力的打算。清统治中国,使得日本产生自己的国际秩序的构想。这种构想被称为“大君外交体制”[xxvii]。
  山鹿素行以为日本“之水土卓尔于万邦,而人物精秀于八璆”[xxviii],中国在政治德行方面,反不如日本,该倒过来尊崇日本的国体才对。荻生狙徕认为:如果夷进而为夏,就当视之为华;如果夏退而为夷,就该视其为夷,关键看是否遵循了先王礼数。荻生的学生太宰春台《经济录》中称辨别夷狄的标准在于“礼义”,有之,则为“中华”;无之,则本为“中华”的,也可蜕变为蛮夷。日本如备礼义也可获得中华之名[xxix]。
  国学代表人物本居宣长则走得更远了,他从神道出发,附会日本古代的神国思想,主张日本是世界的中心,日本人是神的子孙,要以“大和心”代替“汉心”。这一“神国优越论”,结论上看,仿佛是寻求之于中华的独立,但从思维结构上看,又只是一个倒置的、日本版的“华夷论”而已。本居宣长声称:“世界万国中最优秀的国家,只有我天皇统治的日本国”[xxx]。
  日本华夷倒置思想的出现,是一种对位居华夷朝贡体系中边缘地位而产生的劣等感的补偿[xxxi],有民族自觉与自尊的一面。但这种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日本产生了一种“日本中心”国际秩序论,象本居宣长那样,力主日本应该获得“世界中心”的地位(潜台词依然是:象中国那样),就不免轻狂虚骄了。
  这种思想其实仍是在“华夷观”的惯性限定下。虽然日本试图取中华而代之,但对“华夷”观,日人只是翻转它而不是遗弃它。中华帝国朝贡体系近代逐步消亡,而日本开始在从这一体系的边缘地位中解放出来。“华夷”或可以互换,那么进一步,“华” 亦或可移易。因为“中华”本已经成了只是一个可以指称其他实体的符号。日本曾经的边缘地位也许是日本比较从容进入近代的原因之一[xxxii]。以前现在都是边缘、是弱势,只要把相对的中心从“中国”置换到“西方”就是了,把西方“中华”化就是了。日人对近代国际权力格局和文化权力格局的接受,心态上比中国这个“中央国度”顺畅多了。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吉田松荫的言论中得知:
  “夏夷之辨,即中华与夷狄、自国与他国之区别,君子宜慎重思之。在此,孟子论曰:‘吾闻用夏变夷者’。孟子之言,深得春秋本旨。以春秋笔法,诸侯而用夷狄之礼,则为夷狄。夷狄而用中国之礼则为中国。”
  吉田松荫这里对孟子的引申,与上引太宰春台如出与一。主意用意在于证明,“华夷”的位置是松动的、可置换的。吉田接着说:
  “以上中国、夷狄之论,于当今有大关系,必须深察。修欧墨(美)之学、尊崇歆慕夷狄者,小者如相、辛(《孟子》中所说的陈相、陈辛),大者如许行,最应辩拒。然,夷之炮  船舰,医药之法,天地之学,皆有用于吾,必须采用。”[xxxiii]
  吉田松荫认为,孟子“夷夏之辨”首先不是厌恶夷狄本身,而是反对华夏高层文化趋就夷狄低层文化。如陈相、许行用夷狄之风,变中国之俗,乃不可取。相反,象陈良生于夷狄之地,而仰慕中国之风,值得赞赏。因而,弃低层文化而奔趋高层文化,应该倡导力行。那么,现在西方文化优于日本,而又弃而不学,岂不有违于孟子褒奖陈良的精神吗?
  就这样,吉田松荫把孟子的“夷夏之辨”作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解释,从而为转而奉西方为“华”,为学习西方、受容西方取得了合法性。先后相对于中国和西方两个内核文化,日本作为外缘文化,呈现出的“受容文化”“低位文化” [xxxiv]的特点仍然是一以贯之。
  日本发现欧洲,实现了对中国的价值自立,可以说是完成多年的夙愿。而依附了西方这个新的“中华”之后,日本一面开始“脱亚”的进程,另一面同时强化“亚洲意识”,并开始试图夺取中国在东亚的中心地位。古时的边缘地位使日人产生的取中华而代之的思想,在近代国势强盛起来以后,这种意识便愈浓烈了,总想倒置“华夷”,也来代表一下“亚洲”或“东方”,当个“头雁”,领导一下“东亚共荣”。
由攮夷而开国、脱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