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
“亚驼”“呼池”与要册
走出“亚细亚”,回归“
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亚洲
第16课  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15课  亚洲、非洲、拉
第4课  亚洲、非洲、拉
最新热门    
 
“亚洲论述”:历史与价值

时间:2009-7-24 13:57:49  来源:不详
与美国(西方)的不同,最大特点是美国(西方)的列国平等观念,而日本主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本尼迪克特指出了“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是日本中古国内社会结构的特点,却没有点出这与中古东亚“国”际结构也是同构的[xlviii]。本来,“家——国——天下”就是一元的。“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正是华夷体系职责权益分工的准则,“朝贡亚洲”的“国”际观念,在民族国家的亚洲下,仍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
  近代日本,身份上一直处于或亚或欧的尴尬两难中。在亚洲从世界体系的中心被迫换位到边缘时,日本成功“脱亚”。而华夷时代的边缘地位使日人产生的取中华而代之的思想,这时又被置换为“兴亚”的抱负,导致了“侵亚”的行动。日本的亚洲观念呈现的时(朝贡时代与“确立了当今国际关系准则”的近代)空(脱亚与入亚)错乱,正导源于它经历了“中心——边缘”双重换位。
日本亚洲主义的中国回应
  近代亚洲,自19世纪末始,以康、梁为首的改良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中国各政治、思想派别中的领袖及重要人物,或为逃亡或为发展积蓄势力,留驻日本。再加上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如此之多的中国社会精英,由不同的机缘,会聚日本。作为极具政治、思想敏感的一群知识分子,成为传播日本思想的重要媒介。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日本亚洲主义发生兴趣,作出反应自是题中应有之意。同时,从中国的政治环境来看,无论中国革命派与改良派,皆期望日本的经济与政治支援,所有他们自然会去亲近主张亚洲联合、“日中连携”的亚洲主义。他们注目日本亚洲主义(大亚细亚主义),对其加以改造,提出中国版的"大亚洲主义"。
  1897年2月,章太炎在《时务报》上发表《论亚洲宜自为唇齿》一文,主张联日反对俄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并用了一个很有中国传统外交色彩的词:“亚洲和亲”。同年4月,发起由中国、印度、日本、朝鲜及安南、菲律宾等国人士组成的“亚洲和亲会”。
  章太炎“亚洲和亲”的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亚洲文化一体论之上的。他在《民报》第十三号发表《记印度西婆耆纪念会事》和《送钵逻罕、保什二君序》,曾经将中国与日本、印度三国比喻为一把扇子,中国是扇骨,印度是扇纸,日本是系扇柄的扇绳。以此象征亚洲三国的友好关系。
  章太炎大亚洲思想与日本的大亚细亚思想也有相通之处,同将西方侵略视为亚洲最大的危险。但更多的,章太炎的亚洲主义思想中有革命目的在内,希望借亚洲(主要是日本)之师,排满兴汉,复兴中华。故他在亲自所书的亚洲和亲会的《约言》中强调:“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不论直接间接,总以功能所及为限。”
  1898年,避难日本的梁启超,在横滨出版《清议报》,在“序例”提出“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粹”[xlix]的宗旨,并提倡种族战论“自此以往,百年之中,实黄种人和白种人玄黄血战之时也。然则吾之所愿望也,又岂惟平满汉之界而已,直当凡我黄种人之界悉平之。”[l]
  孙中山为了发展革命曾经对日本的亚洲主义做出积极回应,且结合中国革命需要做出有利中国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解释,主张中日携手、“亚洲联络”。他在1924年于日本发表题为《大亚洲主义》的演说。演说指出:我们讲大亚洲主义,研究到结果,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为亚洲受痛苦的民族,要怎么样才可以抵抗欧洲强盛民族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为被压迫的民族来打不平的问题。孙中山将亚洲的独立寄托在亚洲的联合与互相支持。他说目前在亚洲有一个不可阻挡的思想潮流正在澎湃发展,势不可摧。这种思想潮流涌进的结果将会使亚洲团结起来。他希望亚洲各个争取民族解放国家之间要有“亲密的交际”与“诚恳的感情”。亚洲"联络"起来,亚洲全体独立就为期不远了。
  无论章太炎的亚洲和亲论或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虽具亚洲联合的美意,虽属合纵连衡良策,虽含文化兴亚洲的宏愿。但不可否认,他们思想中仍有对帝国日本幻想的成分,此乃被中国资产阶级的先天软弱性所决定。中国大亚洲主义的这种理论缺陷,终使其在日本亚洲主义的逼仄之下发生中国式的异变。日后汪精卫自称是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正统继承者,时值日本铁蹄惨踏华夏,竟说中日应"在共同目的之下亲密合作",共兴臭名昭著的"和平"运动。大亚洲主义已堕落为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与汉奸理论。
“民族”话语的亚洲和“革命”话语的亚洲
  历史的辩证法在于,既然如上文所言,“亚洲”曾经是一个欧洲殖民主义的概念,那么,它也就会成为一个反殖民的概念。正如我们前面论述的,亚洲概念的确立,文化亚洲主义的对东方文化的宣扬等等,都包含对西方亚洲殖民行动的抵抗。
  与反殖民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