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亚洲区域模式论──滨下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
“亚驼”“呼池”与要册
走出“亚细亚”,回归“
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亚洲
第16课  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15课  亚洲、非洲、拉
第4课  亚洲、非洲、拉
最新热门    
 
“亚洲论述”:历史与价值

时间:2009-7-24 13:57:49  来源:不详
 日本渐渐以“中华”自居的同时,又和中国一样,开始也曾经把欧美目为蛮夷。如孝明天皇1862年敕书云“朕惟方今时势,夷成猖獗”,“蛮夷东渡以来,皇国人心不和”。当时思想界主流都强调夷夏大防。“攮夷”之论,一时成为主流,并诉诸行动。1860年,美国使馆翻译休斯根被攮夷派浪人三田刺杀。1862年,发生了“生麦”事件。同年,江户英国公使馆被长洲藩的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烧毁。冲动很快引来了惩罚,1863年,英国舰队炮击鹿儿岛,1864年,英、法、美、荷兰舰队用兵长洲藩,仅用三天就攻陷下关。坚船利炮下,长洲藩被迫议和。
  此时日本的“攮夷”论,本来原因动机各异其趣,表现也色彩斑斓。既援引了中国传统华夷思想的语汇、表达,又有新时代新思想的内里。依田熹家曾指出如孝明天皇般的绝对攮夷派只是少数[xxxv]。丸山真男在其名著《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指出不该把“攮夷”论与开国论盲目对立,“即使是最热烈的‘攮夷’论者,同时不少也是积极的开国论者”[xxxvi]。我们上面提到的吉田松荫,就是个“阳攮夷;阴开国”的典型[xxxvii]。参与了上面提到的焚烧英国公使馆事件的伊藤博文、井上馨,也是一方面力行攮夷,另一方面秘密前往英国留学。本来,变革时代,“一生历二世”的人们,思想本来就不会那么纯粹严整,恰好可以用来附就我们历史研究者脸谱式的划分。正因为“攮夷”论斑杂松动,并与“开国论”有内在的辨证合理关系。所以在对抗西方的冲动妄行碰壁后,日本仿佛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开国论”逐渐成不易之论。两个攮夷口号喊得最响的藩,成了最积极践行开国的力量。
  这样,“脱亚”论也顺理成章地浮出水面了。“脱亚”论的代表作品是福泽谕吉在1885年发表的同名论文。该文一如福泽谕吉其他文字,明白晓畅而带有一种紧迫感。
  福泽毫不掩饰他对东亚近邻的失望。他认为,这些邻国必然亡国,日本该与“东方的恶友”断交。福泽一面摧毁“亚洲”,一面试图将日本在观念上挪出亚洲,“脱亚入欧”。他称:
  “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细亚,不如脱离其行列与西方文明之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之法,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照,唯有按西方人对待彼等方式处理之”[xxxviii]。
  “脱亚”论体现了一种民族危机感。它将西方的压力一种转换为靠拢西方的向心力。这里我们看到,处于文化内核地位的中国,面对西方冲击时,知识阶层的焦虑与紧张主要指向文化的内部调整;而地处边缘的日本,其相对开放的空间意识,却给类似的危机感提供了一个向外的释放。也许可以粗疏地作一个不准确的对比:前者,问题内敛式集中于“自己怎么变”;后者,提问方式则更多的是外向式的“该当向谁学”。虽然,“向谁学”“怎么变”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但其微妙之别,在历史上仍造成决然两途。
  这种空间上的对西方压力之外向式释放,还包含一种对外的扩张欲。此时日本兴起的“征韩”论,集中体现了这种东亚易主的野心。而面临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中国的无能为力,又象征了传统华夷体系在近代东亚的合理性已经不存在了[xxxix]。1876年《日韩修好条规》第一条即是:“朝鲜国是自主的国家,与日本国保有平等的权利”。在“平等”的西方国际观念下,事实是朝鲜不再是中国的属国。日本的“脱亚”“征韩”,同时预示着东亚的华夷秩序圈花果飘零。
 
4、日本及中国的亚洲主义
日本亚洲主义
  历史戏剧的辩证之处在于,任何一个出场人物都会相应有人演他的对手戏。在日本,与“脱亚”论几乎同时登场的是亚洲主义,自始,“脱亚”和“兴亚”成为日本思想史上不断交替出现的两大主题。日本的亚洲主义是“亚洲论述”史上最重要的思想篇章。日本亚洲主义其初原意义指在在亚洲共同文化背景下,以日本为主导,施行中日、亚洲连携,共同抗击欧美世界列强侵略。日本近代的亚洲主义,经历了一波三折的精神历程:早期表现为抵御列强的战略亚洲主义;以后演绎出文化亚洲观点;而最后则异变为与“大陆政策”相连的亚洲侵略主义理论。[xl]。
  早期战略亚洲主义  “攮夷”同时可以身体力行“开国”,“脱亚”的背后仍然是挥之不去的亚洲。早期的亚洲主义,作为“脱亚”论的对立面,与“攮夷”论又有着重要的思想渊源。与“攮夷”论一样,亚洲主义锋芒所向,仍是西方。早期亚洲主义的最初动机无疑是抵制西敌,主要表现为抵御列强的“亚洲同盟”、“中日提携”战略思想。代表人物主要有平野国臣、佐藤信渊、胜海舟、杉田鹑山(著有《兴亚策》)、樽井藤吉(著有《大东合邦论》)、草间时福(著有《东洋连衡论》)等人。日本早期亚洲主义所主要宣传的是“亚洲同盟论”。与此主体理论相关的,则有抵制西敌(俄、英、美、法等)论、日中提携论、亚洲连衡论、日本责任论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亚洲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