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1905:终结的一年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
试论19世纪中期清朝军队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
最新热门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究述评

时间:2009-7-24 13:58:13  来源:不详
仰马翻,打个落花流水,打得乱乱的,越乱越好[22]。”同时,当时愚昧的反现代性和“阶级斗争”政治教育也造就了一大批既盲目仇视现代进步、又行事残忍的青少年。在他们的“革命造反”活动中,代表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古董、艺术品、音乐、服装、书籍等,统统被销毁破坏,在“红卫兵”眼里,这些都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产物”,都应当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样的反文明行为当时居然得到了官方的赞扬,《人民日报》曾用完全正面的语调报导“红卫兵”打砸抢的情景[23]。当时“红卫兵”的残忍性还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特别是一些中学“红卫兵”刻意制造出“红色恐怖”,百般羞辱批斗对象,如剃掉其半边头发(号称“阴阳头”),往其身上吐口水,逼其在碎玻璃上爬行,还对被批斗者施以非人的酷刑,直到把人折磨死。不仅北京市不少中学的“红卫兵”犯下这样的罪恶,其他城市的中学生也有这样的作为。有的“红卫兵”曾经强迫北京幼儿师范的一位音乐教员在“牛棚”中写出一首自我羞辱的“牛鬼蛇神嚎歌”,然后每天清晨强行让被批斗的“牛鬼蛇神”列队唱这首歌,同时“红卫兵”们对这些“牛鬼蛇神”不断辱骂、呵斥,还用皮带抽打。

    “红卫兵运动”中也出现过一些异端(独立)思潮。王绍光写过《文化大革命和它的异端思潮》一书,列举了10大思潮:“血统论”、“出身论”、“怀疑一切:从怀疑反革命到怀疑最革命”、“四·三思潮:政治平等论争的变异”、“五·一六思潮:新文革与旧政府的矛盾”、“湖南省无联:巴黎公社式民主的憧憬”、“武汉北、决、扬:马克思主义不同政见的深化”、“清华四·一四思潮”、“上海新思潮:在炮打张春桥的背后”、“李一哲:迈向民主最沉实的一步”。

四、“红卫兵”研究及其展望

    “红卫兵”运动作为60年代不可忽视的一场规模广泛的群众性运动,它不仅是决定当时政治社会演变的重要力量,也为今天中国的发展留下了许多不可忽略的影响。当年的“红卫兵”既是历史的参与者,自己也深受这场运动之害,许多人荒废了青春和学业,甚至丢弃了生命。更为严重的是,有不少“红卫兵”背上了沉重的心债,十分忌讳谈起那一段往事,尤其是不愿面对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因此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这段历史保持沉默,只有极少数人如徐友渔、咏康、梁晓声、安文江、肖文等站出来发表相关文字。尤其是那些当年叱咤风云或曾在揪斗“黑五类”时打死过人的“红卫兵”,则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回忆录。现有的“红卫兵”回忆录多半是“老红卫兵”或追随者的,而且在他们的文章中我总是觉得他们似乎隐藏了一些事。如今在各行各业有影响的人物中,很多人都是“红卫兵”和“知青”出身。究竟当年的“红卫兵”经历对他们后来的成长和成功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一代人,他们当年的足迹对今天中国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总的来讲,1992年以来对“红卫兵运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出版了很多研究“红卫兵”的书著,但以回忆录性质加上文学色彩的居多,如徐友渔编的《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等,而深入调查、做理论分析和综合处理的文章比较少,1992年以来发表的不到60篇。参与“红卫兵运动”研究的以早期“红卫兵”居多,他们一般或因反对“文革”而后来得到平反,或在“文革”中转而成为“逍遥派”人物;而曾在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造反派红卫兵”出身的研究者却为数寥寥。在“红卫兵运动”的研究中,以年龄群体或活动群体为对象的研究尚不多见,对某一群体“文革”后期直至现在的生活、思想状况等方面的追踪调查研究就更是凤毛鳞角。对“文革”中的“异端”思想和“反思”思潮也应该有进一步的挖掘。

    “红卫兵运动”的历史是现代中国史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应当继续深入下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让每一个爱国和担忧中国命运的青年都了解这段历史,立足现实,“以史为鉴”。

【注释】
[1] 《人民日报》,1966年8月23日。
[2]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文革”的《十六条》就把群众划分为“左派”、“中间派”和“右派”。
[3] 印红标,“红卫兵运动的主要流派”,《青年研究》,1997年第4期。
[4] 范明强、魏纹,“对红卫兵运动性质的几点认识”,《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第6期。
[5] 徐友渔,“‘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行为动因的调查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夏季号。
[6] 见高皋、严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