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济宁市中考历史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2006年中考历史综合模拟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中考历史模拟精选
2006年中考历史单元训练
2006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2006年湖北黄石中考历史
2006年全国中考历史基础
最新热门    
 
2004高考历史应试指导

时间:2007-3-2 14:26:23  来源:不详
结论所束缚,注意从多角度、不同情境(如中国和世界)进行分析,因为有时课本内容与材料或题意不相符,有时材料会反映出史学界的不同观点或新的观点,但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
    示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摘自马恩全集第15卷《1860?中国纪事》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4分)
    ②请为这两种观点分别阐述理由。(10分)
    此题材料本身并不难懂,但三则材料的出处尤其是前两则都可以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可能会给解题带来一定的捆扰。但是不管怎样必须审清设问(如同对待问答题一样的步骤),设问已经认定“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就是说不是要答题者评价太平天国,而是为材料的观点和作者寻找“认识角度”并“分别阐述理由”。至于“认识角度”,显然,不可能从作者阶级的局限去分析,而是考察的范围或环境侧重不同(中国——世界),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马恩又是研究整个人类发展历史的 。至于“分别阐述理由”,本题的材料只有观点没有论据,只有从课本中搜索,且题目中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要求,接下来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出有关太平天国的史实,并结合两种观点进行分类筛选。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是从人民革命、反封建压迫和民族抗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