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墓地太贵有人感叹“死不…
“控”“伤不起”当选中…
网络体:“伤不起”的时…
8日2时35分立冬 起…
杜永道:“迭起”不宜写…
“艺才群起”创作体活动…
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与终…
文明形态、外部环境与“…
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
最新热门    
 
“缘起”何需再“揭秘”——1954年红学运动再评述

时间:2012-9-22 0:09:38  来源:不详
,他感到措手不及。如何完整地看待他呢?俞平伯是一个一直偏向左翼、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自己的诗歌由衷地歌颂了一个伟大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有必要提一下的是,他的得意弟子胡乔木、乔冠华(俗称“二乔”)此时都已居于[注: 居于 拼音: 解释: 处在(某个地位):~领导地位 ㄧ该省粮食产量~全国之首。-juyu]共产党领导的高位,并在文化思想界起发言人的作用。在红学观点上,俞平伯也在进行着艰难的蜕壳,力图挣脱胡适“自叙传”的影响,摆脱自传说对红学的制约,重新省视《红楼梦》的伟大意义。从1951年到受批判前俞平伯发表的《红楼梦》研究文章看,他的变化是惊人的,他甚至由衷地说新历史阶段的《红楼梦》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然而,这个惊人的变化,被一部未及彻底修改、急于填补文化空白的旧稿给遮蔽了。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剧烈动荡之后的和平[注: 和平通常指战争之间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异常强劲,可以说是文化渴求。俞平伯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只有《红楼梦辨》是一部系统的著作。为了满足、迎合社会需求,俞平伯没有来得及细改稿子,只是删掉了小说中的叙述与作者生平互为对照的时间年表和改换了其他部分的个别字句,即被付梓,进入社会。

 

    俞平伯的矛盾与变化,批评者——小人物是否洞烛幽微?俞平伯的左翼倾向,毛泽东是否体察到了?然而,历史再次以粗线条,完成了一次风卷残云、剑扫烽烟。对于俞平伯个人来说,从整体上看,俞平伯划不到对立阵营中去。

 

    毛泽东也是《红楼梦》的爱好者,或者说是痴迷者。关于《红楼梦》的整个观点,毛泽东显然不会同意自传说——只是从个人身世来理解一部伟大作品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以考证学为主要方法研究《红楼梦》,将《红楼梦》变成某些传统趣味的延续。把《红楼梦》放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来理解,从历史发展规律和革命的意义上理解大家族的悲剧命运,李希凡等所定位的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