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墓地太贵有人感叹“死不…
“控”“伤不起”当选中…
网络体:“伤不起”的时…
8日2时35分立冬 起…
杜永道:“迭起”不宜写…
“艺才群起”创作体活动…
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与终…
文明形态、外部环境与“…
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
最新热门    
 
“缘起”何需再“揭秘”——1954年红学运动再评述

时间:2012-9-22 0:09:38  来源:不详
实主义(当然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引申出来),才能开辟这条通途。

 

    1954年上半年在杭州[注: 杭州市-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也是长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南翼经济、金融、物流、文化中心。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时,毛泽东还在与身边的服务人员谈论着《红楼梦》。这些谈论,一如既往,显示了完全不同的眼界和角度。毛泽东从历史学角度,认为其中包含着深奥的历史知识,需要多读几遍(至少五遍)才能读懂,要读出其中爱情描写掩盖下的阶级斗争来。毛泽东不认为这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在“谁解其中味”的慨叹中,包含着作者对于后来人读懂小说的深深期待和深切呼唤!毛泽东自认为他是曹雪芹[注: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的知音之一。但是,毛泽东没有可能去撰写一部论红著作,或者为学术界“论红”“研红”写出指导意见,但他在寻找着破土而出的“苗头”。

 

    李希凡、蓝翎等的文章,作为弱小的“苗头”,毛泽东寄予了希望并期待着!在毛泽东的强力干预下,他们获得了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这也是李希凡等一生感念毛泽东的缘由之一。

 

冯雪峰为什么写“编者按”?

 

    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关注,李希凡、蓝翎和白盾等这些“苗子”会不会被冷藏、弃置?答案不言自明。李希凡、蓝翎的稿子投书到《文史哲》被当作校友的稿子,1954年第9期发表出来,而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