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簡《仲弓》「害近 …
楚简《恆先》初探
楚簡《周易》校釋記(二…
楚簡《周易》校釋記(一…
楚簡《魯邦大旱》“重命…
上博簡《魯邦大旱》虚詞…
上博簡《民之父母》“而…
上博簡《子羔》篇“后稷…
上博簡《容成氏》的拼合…
楚簡〈緇衣〉與〈語叢四…
最新热门    
 
楚簡《恆先》“詳宜利巧”解釋

时间:2009-8-8 16:58:43  来源:不详
”此字亦同,所以“ ”也可以釋為“丂”。從《恆先》上下文來看,我認爲此字釋為“丂”而讀為“巧”應更合乎上下文義。

“恙宜利巧”是“恙宜”跟“利巧”兩個有因果關係的動賓結構組成的短語。先談“宜”、“巧”的詞義。

“宜”,文獻所見“宜”、“義”音同字通,常常互訓。例如“義”可訓為“宜”:《周易正義·上經乾傳》解釋《坤卦文言》“方其義也”“義者,宜也。于事得宜,故曰義”;《詩·大雅·蕩》“而秉義類”鄭玄《箋》“義之言宜也”,孔穎達《正義》“凡言義者,允于事宜,故云義之言宜”;《中庸》“義者,宜也”,朱熹《章句》謂“宜者,分別事理,各有所宜”。“宜”有“得宜”、“適宜”之類的意思。《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可見,與約相合謂之“宜”。“宜”又可以訓為“事”。例如:《爾雅·釋詁上》“績、宜,事也”,《經義述聞·爾雅上》云:“《月令》曰‘季冬之月,天子乃與公卿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宜者事也,來歲之事,必依國典順時令而行之,故歲終,則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事也。《淮南子·本經篇》‘包裹風俗,斟酌萬殊,旁薄眾宜’,眾宜即眾事也。引之謹按:《釋天》曰‘起大事,動大衆,必先有事乎社而後出,謂之宜’,郭曰:《周官》所謂‘宜乎社’。然則‘宜乎社’即‘有事乎社’。故曰‘宜,事也’”。綜合上述,“宜”之訓為“事”,即所謂“事宜”,都是特指合于約定之事,不是泛泛而言之事。因此,“宜”的基本詞義中,隱含有“約定”的意思。

“巧”可訓為“偽詐”。古漢語“巧”、“偽”、“詐”互訓,《廣韻·巧韻》“巧,巧偽也”,《集韵·效韵》“巧,伪也”;《戰國策·西周策》“君爲多巧”鮑彪注:“巧,詐也”。《呂氏春秋·論人》“釋智謀,去巧故”、《呂氏春秋·下賢》“空空乎其不爲巧故也”高誘注“巧故,僞詐也”;《荀子·性惡》“聖人積思慮,習僞故”,“巧故”與“僞故”義近。《書·冏命》“無以巧言令色”孔穎達疏“巧言,巧為言語以順從上意,無情實也”。可見,“巧”的詞義,可總結為“偽詐”、“無情實”之類的意思。

《恆先》“宜”、“巧”對文見義,《墨經上》有“誽音利巧轉”、“觀巧傳”、“觀其宜”、“問故觀宜”等語,也以“巧”、“宜”相對而言,其情況相似。不過《墨經上》的有關語句理解多分歧,在這裡介紹起來過於繁瑣,所以請參看本文第四部分。

“恙”讀為“詳”。古書“詳”字舊注訓為“詳審”之類的意思,例如《易·大壯·象傳》“不詳也”陸德明《釋文》“詳,詳審”;訓為“悉也”,見《孟子·離婁下》“其詳不可得而聞”趙岐注;又可訓為“繁多也”,見《莊子·天道》“要在於主,詳在於臣”成玄英疏;又《莊子·天道》“形名比詳”成玄英疏:“詳者,定審”;《荀子·修身》:“拘守而詳”,楊倞注:“詳,謂審於事也。

“利”,古書常訓為“便”、“益”,作爲動詞,即“有利(於)”的意思。

綜合上述,“恙(詳)宜利丂(巧)”字面的意思是:詳於約定之事,則便於巧詐。換言之,即“約定衆多,就變詐滋生”。

 

 

“詳宜利巧”跟《恆先》上下文在語義邏輯上有關聯。為便於討論,先把這句話的上下文摘抄在下面:

 

“有”出於“或”,“生”出於“有”……“名”非【6】“名”,無謂“名”-;“事”非“事”,無謂“事”-。恙(詳)宜利丂(巧)。采勿(物)出於作=(作,作)焉有事,不作無事。舉天之事,自作爲事,甬(庸)以不可賡也?……恆氣之生,因【9】言名。先者,“有” (待)“ (無)”言之,後者學(校)比焉,舉天下之名虛 (屬),習以不可改也。……舉天下之名無有灋(廢)者,與(舉)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庸)有求而不 —予)?【13】

 

在“詳宜利巧”的上文,《恆先》作者先從邏輯上順次否定了:或、有、生、音、言、名、事諸概念,他認爲:在言語中,“能指(名)”跟“所指(實)”的關係不確定,就無所謂“能指”了。換言之,在論辯中,如果“能指”移位,雙方彼此就喪失了約定,那麽“能指”就變得無意義、無“所謂”了。

我在《楚簡〈恆先〉初探》中曾指出,《恆先》所見的概念序列,可以跟《鶡冠子·環流》比較:

 

有一而有氣,有氣而有意,有意而有圖,有圖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約。約決而時生,時立而物生。故氣相加而為時,約相加而為期,期相加而為功,功相加而為得失,得失相加而為吉凶,萬物相加而為勝敗。莫不發於氣,通於道,約於事,正於時,離於名,成於法者也。

 

按照《環流》的邏輯,《恆先》在“事”下應說“約”、“時”,然后才談到“綵物”。根據我們上文將“詳宜利巧”解釋為“详于约定之事,則利于巧诈”、“约定众多,就伪诈滋生”,可見《恆先》的“宜”相當於《環流》之“約”的概念,二者雖用詞不同,理念則相通。因此,《恆先》所見的概念序列,可在“事”下增加“宜”,重新跟《鶡冠子·環流》的概念序列比列如下:

 

《恆  先》:道、或、氣、有、生、音、言、名、□、事、宜、□、綵物

《鶡冠子》:一、□、氣、□、□、意、圖、名、形、事、約、時、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