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华民族进化(演化)模…
复兴中华的点点滴滴之
论中医诊断学与阴阳二气…
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
中华宰相村 九凤朝阳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
古灯——中华文明之光
《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
国学与中华文化之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最新热门    
 
略论中华文化在晚清时期的外传

时间:2009-8-8 16:46:36  来源:不详
的文明成果通过各种交流途径播向域外,对域外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显示出它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品格。
    鸦片战争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的总体形势尽管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并存的基本交流格局并未改变。西学东渐固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主潮,然而,东学西传也在以比鸦片战争以前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起来,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潮中激起阵阵涟漪,发展势头趋于强劲。就后者而言,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文化的外传无论在外传的媒介、途径方面,还是在外传内容的数量与质量方面,都取得远比战前更为重要的进展。
    鸦片战争以前,向欧洲与世界传送中国社会文化信息的主要是来华的外国传教士。而在战后,从事这项工作的除有外国人士与机构外,还有中国学者加入其中。而后者所起的作用则日益增大,不仅使中华文化外传的媒介发生多样化的新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她的外传途径,而且揭开了中国人自己外传祖国文化的第一页。
    鸦片战争以前,经过外国传教士传往西方的主要是有关中国一般性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至于学术文化经典仅有个别的、片段性的介绍,尚无完整系统的展示。以中国古代典籍的翻译为例,在17、18世纪,只有《诗经》②、《书经》③、《道德经》④ 以及朱熹的《通鉴纲目》⑤ 等少数几种被译成西文,且多是法文、拉丁文译本,英文译本极其罕见⑥。而在战后,人们外传中华文化的眼界更为开阔、深入,不仅介绍中国的一般情况,而且开始系统翻译,外传中国学术文化经典,诸如《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以及《红楼梦》、《水浒》等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在海外的全面展示,把中华文化外传的视野扩大至深层次内容。尤其是中国学者开始介入及亲身参与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此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晚清时期的中华文化外传向前迈出了新的步伐,为近代中国的东学西传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民国年间中华文化以更为强劲的势头向世界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当我们处于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刻,深深感到:每一个具有社会良知、历史责任感和爱国心的炎黄子孙,应该肩负起振兴祖国与民族的历史使命,努力发掘、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她更好地走出国门,外传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释:
    ① 本文有关陈季同著述的论述参考了黄兴涛等翻译的《中国人自画像》,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李华川著《晚清一个外交官的文化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著述。
    ② 法国传教士傅圣泽(又名傅方济,1663~1740)首次翻译和解说了《诗经》。
    ③ 法国传教士蒋友仁(1715—1774)首先把《书经》译成拉丁文。此后,另一法国传教士宋君荣(1689~1759)又将此书译成法文,于1770年在巴黎出版。
    ④ 傅圣泽为老子《道德经》的首位西文翻译者。
    ⑤ 法国传教士冯秉正(1669~1748)最先把《通鉴纲目》译成法文,于1777年至1785年分13卷出版,书名《中国通史》。
    ⑥ 参见[捷克]严嘉乐著,丛林、李梅译《中国来信(1716—1735)》(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严建强著《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的传播及其反应》(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等著作。

【参考文献】
    [1] 王韬.与法国儒莲学士[M] 弢园尺牍.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莫东寅.汉学发达史[M].北京:北平文化出版社,1949
    [3] 张国刚.德国的汉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4.
    [4] В.л.瓦西里耶夫.中国的发明[M]//史革新译,章景琪校. 俄国和前苏联关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史学选择:总第15期.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
    [5] 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6] 郑子瑜,实藤惠秀.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M].//黄遵宪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7] [苏]孟列夫,李福清.长篇小说《红楼梦》的无名抄本[M]//宋柏年.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8]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9] 林昌彝.王仲弢文集序[M]// 林昌彝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10] 罗香林.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M].香港:香港中国学社,1961.
    [11] The Chinese Classics, Ⅲ, Wiii[M]//罗香林.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香港:中国学社,1961.
    [12] Helen H. Legge, James Legge: Missionary and Scholar[M]// 张海林.王韬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3] 福建通志.陈季同传,卷39[M]//陈季同著,黄兴涛,等,译.中国人自画像.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14] 李华川.晚清一个外交官的文化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 辜鸿铭.中国学[M]//黄兴涛,等,译.中国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