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王老吉主演的文字游…
关于金融危机的18个为什…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
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
关于风水,周易,中医的…
关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指导理…
关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伦理…
最新热门    
 
关于《大唐开元礼》的性质及行用问题

时间:2009-8-8 16:50:51  来源:不详
明小田先生对文书性质的判断是十分准确的(详后),从而表明敦煌和吐鲁番两地都出有《开元礼》写本残片,其意义非同小可。不过,《开元礼》中,以“时”字起头的条目除卷三八外,还有卷六五“时旱祈于太庙 时旱祈于太社”[9]、卷六六“时旱祈岳镇于北郊(报祠礼同)”[10]、卷六七“时旱就祈岳镇海渎  久雨禜国门”等。又文书第3行首字残剩笔画颇像“土”字,且此字所抄位置与第2行首字“时”并列,可以推断,3行所抄内容应为另一条目。而上述《开元礼》条目以“时”字起头诸卷中,只有卷六五与文书所抄较为吻合,因为该卷第二个条目首字亦为“时”字,文书第3行残剩笔画极有可能就是“時”字的右上半部,据此,文书可大致复原如下:

1 大唐开元礼卷第六十五    吉礼[11]

2       旱祈于     太庙

3       旱祈于     太社

  大谷8113号文书前后上下残,存4行,楷书,书法同于上揭4922号,其图版最早刊登在日本香川默识编《西域考古图谱》下卷(以下简称《图谱》),《集成》第三卷亦刊有其录文和图版。今据二书图版并参考小田义久先生的录文重录如下[12]:                   

   (前缺)

1 ……□……□……

2 时旱祈于     □……

2 □祈有司卜日……

3 □□日守宫设……

4 ……除内外……

   (后缺)

本件出自吐峪沟,虽刊布已久,但长期以来不为学界所识,《图谱》、《集成》皆定名为“唐钞古书断片”。经仔细核查,文书所抄为《开元礼》卷六五《时旱祈于太庙  时旱祈于太社》,兹据刊本与四库本《开元礼》复原文书内容如下[13]:                                 

1 ……□……□……

2 时旱祈于  太庙

3 将祈有司卜日如别仪

4 前二日守宫设祈官以下次各于常所

5 右校埽除内外为瘞埳于北门之内道

上揭内容亦见于《通典》卷一二○《礼八十·开元礼纂类十五·吉礼十二》“时旱祈太庙”条[14]。值得注意的是,“时旱祈于太庙”一句,文书所抄与四库本同,而刊本作“时旱祈雨于太庙”,“雨”字或为后人所加。据文书图版,2行“时旱祈于”四字后留有二三字的空白,并未接抄“太庙”二字,此当与唐代的平阙式有关。按《大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郎中员外郎条记:“凡上表、疏、笺、启及判策、文章如平阙之式。”注称:“谓昊天、后土、天神、地祗、上帝、天帝、庙号、祧皇祖妣、皇考、皇妣、先帝、先后、皇帝、天子、陛下、至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皆平出;宗庙、社稷、太社、太稷、神主、山陵、陵号、乘舆、车驾、制书、敕旨、明制、圣化、天恩、慈旨、中宫、御前、阙廷、朝廷之类,并阙字。”由此可见,“太庙”、“太社”等并属“阙字”之词,文书“时旱祈于”后为“太庙”一词,故须阙字以示尊敬,大谷4922号中的“太社”亦当如此。这表明文书在抄写时严格遵循平阙式规定,据此可以断定,该文书与敦煌所出《开元礼》残片一样,同属官文书无疑。
  大谷8113号与上揭4922号书法相近,且所抄内容同为《开元礼》卷六五,二者似为同一写本,并可前后缀合,今试作缀合如下:

1 大唐开元礼卷第六十五   吉礼

2   旱祈于      太庙

3   旱祈于      太社

4  时旱祈于   太庙

5  将祈有司卜日如别仪

6  前二日守宫设祈官以下次各于常所

7              右校埽除内外为瘞埳于北门之内道

  从吐鲁番所出《开元礼》残片的书法抄写格式看,它与敦煌所出《开元礼》残片同属楷书,且书法精美,并严格遵循唐代平阙式规定,二者皆为官文书,年代应大致相当,同属盛唐时代。
  唐代沙、西二州俱属边州,两地《开元礼》残片的发现,对认识唐礼及《开元礼》在全国的行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开元礼》的性质问题

  有关《开元礼》之编撰,史籍多有记载。据《唐会要》卷三七《五礼篇目》载:

  开元十年,诏国子司业韦绦为礼仪使,专掌五礼。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岩疏请撰《礼记》,削去旧文,而以今事编之。诏付集贤院学士详议。右丞相张说奏曰:“《礼记》,汉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刊之典。今去圣久远,恐难改易。今之五礼仪注,贞观、显庆两度所修,前后颇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用。”制从之。初令学士右散骑常侍徐坚、左拾遗李锐、太博士施敬本等检撰,历年不就。说卒后,萧嵩代为集贤学士,始奏起居舍人王邱,撰成一百五十卷,名曰《大唐开元礼》。二十九年九月,颁所司行用焉。

此事《通典》卷四一《礼序》、《旧唐书》卷二一《礼仪志一》、《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等俱有类似记载。参据诸书,《会要》所记“王邱”当为“王仲丘”,“二十九年九月”当为“二十年九月”之误。据此知《开元礼》始撰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成书于开元二十年,历时达六年之久。参与本书编撰的人员有张说、萧嵩、王仲丘、徐坚、李锐、施敬本、贾登、张煊、陆善经、洪孝昌等人。书成后,备受后世推崇,唐人杜佑称赞说:“于戏!百代之损益,三变而著明,酌乎文质,悬诸日月,可谓盛矣。”[15]                        
  关于《开元礼》之性质,前人有不同的看法,《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最早把《开元礼》系为史部“仪注”类,《宋史》卷二○四《艺文志三》同;王尧臣等编《崇文总目》卷一列为“礼类”[16],尤袤的《遂初堂书目》[17]亦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六列为“职官类”[18];郑樵《通志 ·艺文略第二》列为礼类仪注之“礼仪”门[19];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八七《经籍考十四》列为经部仪注门[20];《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二列为史部政书类“典礼之属”[21]。可见,《开元礼》性质之分类,有经部礼类仪注及史部仪注、职官、政书等数种不同的划分,反映了前人对其性质的认识有经与史之别。姜伯勤先生对此曾解释说:“这也表明,仪注与礼学有密切关系,但却又只能视作经学中礼学的因时制宜的一种变通。”[22]按《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史部“仪注”门载:

  仪注之兴,其所由来久矣。自君臣父子,六亲九族,各有上下亲疏之别。养生送死,吊恤贺庆,则有进止威仪之数。唐、虞已上,分之为三,在周因而为五。《周官》,宗伯所掌吉、凶、宾、军、嘉,以佐王安邦国,亲万民,而太史执书以协事之类是也。是时典章皆具,可履而行。周衰,诸侯削除其籍。至秦,又焚而去之。汉兴,叔孙通定朝仪,武帝时始祀汾阴后土,成帝时初定南北之郊,节文渐具。后汉又使曹褒定汉仪,是后相承,世有制作。然犹以旧章残缺,各遵所见,彼此纷争,盈篇满牍。而后世多故,事在通变,或一时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