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试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
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
张  研试论清代的社区
张 研试论十九世纪中期
最新热门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

时间:2007-3-9 16:42:19  来源:不详
伪,即此可见,若徒推求於字句之间,抑末矣!”[2](卷二,p.8)

俞樾以上训诂,都异于前人之说,然并没有多少显明的证据,多为推论之词。揆其意,盖以为前人笺注,有损圣人及门徒作为道德典型的形象,故出此说。俞樾之经说,诸如此类者尚有不少。不仅如此,他品评历史人物亦往往从道德教化出发,喜以因果报应为说。他论晋文公云:“有阴谋者,必有阴祸。”谓晋祚之所以不永,乃晋文公“谲而不正”之报。[2](卷一,p.2)他论马援,亦与此相仿。为了宣扬因果报应,俞樾颇佑《左传》以成败论人。他说:“孔子作《春秋》,微其文,约其词,於当时诸侯大夫之罪,未尝斥言之也。夫使当时诸侯大夫之罪而皆著於后世,则人将以天道为疑,天道不信於天下,而天下乱从此起矣!”因此,他认为《左传》以成败论人,于齐之陈氏、晋之韩赵魏,以及陈、蔡、江、黄诸国,皆著其所以兴之之理,使善有所慕,恶有所惧,是“深得圣人之意”。他还强调:“左氏不以成败论人而务得其实,则可免后世之讥,然其为天下祸且愈以烈。”[2](卷二,p.5)由此不难看出,俞樾本人未必真相信因果报应之说,他之所以如此强调因果报应,主要是为了道德教化的需要。如果说这还有些含蓄的话,他对待东汉王充所作《论衡》的态度,则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这种倾向。他自言:“汉人之书,……独不喜读王充之《论衡》,以为有大谬於圣人者。”其所以然者,则缘于王充不信因果报应之说,认为世人受福佑并非行善所致,“实则遭遇使然耳”。[11](卷五,p.8)可就在同一杂文集中,俞樾又有《沈懋卿事释疑》一文,该文则又引用王充“遭际有命”之说释沈氏虽称善士而不得善终之由,以“性善命凶为沈君定论”。[11](卷四,p.8)俞樾之“实事求是”精神,于此则完全为“致用”的需要所代替。以此观之,俞樾释经,凡关乎风俗教化,即便其说有些根据,主观动机则实可质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