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梁
袁世凯称帝前蒙骗冯国璋
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进程
三权分立学说在中国近代
论梁启超的社会启蒙思想
梁启超关于中国传统成文
梁启超关于法家思想的讨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革命
孙中山与梁启超
最新热门    
 
梁启超论举借外债的*前提

时间:2007-3-9 16:43:51  来源:不详
年,苏伊士运河的开凿,正是西方列强侵略、争夺东方的产物,埃及为此也写下了自己屈辱的亡国篇章。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这里要指出的是这条贯穿东西方的通道曾使埃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史学家统计,埃及政府当时修建运河的花费,包括购买运河公司股票费、购买河谷地产费、挖掘淡水渠费、庆祝运河通航耗费、仲裁费以及贷款利息、佣金等共计达“一千六百八十万镑”[5] 为支付如此巨额开支,埃及政府被迫走上借债的道路。从1862年至1876年,“共借外债六千八百万余镑”,加上“短期贷款二千六百万镑”,两项共计“九千四百万镑”[6]。每年的财政收入用于支付巨额利息后的剩余, 已“不够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7 ]。埃及政府陡然跌入外债的陷阱而无力自拔,只能走上出卖主权的道路。到19世纪60年代末,埃及的*、财政和司法大权被英法列强所控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这便是梁启超把苏伊士运河的开辟作为埃及“借债亡国”的起点的合理化解释,也是他“读埃及近世史”“不禁股栗焉”的原因[8]

  梁启超后来在其著名的《外债平议》中,进一步分析了借外债容易使债务国亡国的七种原因,其一是债权国必为富国强国。他们不怕债务国不履行债务,“彼之力足以自取也”。其二是财政紊乱的国家必定*腐败至极,一旦举借外债,“必不断送全国而不止”。其三是外债使借债政府“晏然自忘其危而其益侈”,“以至偿还无着,致受干涉”。其四是全国奢侈之风因外债而起,“本期持以殖利之资,转瞬而消费殆尽”。其五是国民无经济学常识,无近代企业组织管理经验,“投资经营若以石投水,终必至本息无着而后已”。其六是大量外资骤然涌入,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引起投资狂热,继而引起经济恐慌和产业凋敝,以致不能履行债务,引出债权国的干涉。其七是通货增加又引起物价上涨,刺激外货输入,造成贸易逆差,又使货币外流,扰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