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梁
袁世凯称帝前蒙骗冯国璋
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进程
三权分立学说在中国近代
论梁启超的社会启蒙思想
梁启超关于中国传统成文
梁启超关于法家思想的讨
梁启超与近代文学革命
孙中山与梁启超
最新热门    
 
梁启超论举借外债的*前提

时间:2007-3-9 16:43:51  来源:不详
。他结合中国实际,具体分析了国家应当募集外债的理由。其一,从财政上看,当时中国财政竭蹶已极,每年入不敷出在一万万内外,“长此以往,官俸兵饷动致延久,以致无以养官廉,且大乱迫于眉睫”,在此情况下,政府往往以“恶租税、恶贷币、恶内债”的方式剥削民脂民膏,“使举国枯腊,而大乱益无所逃避”,如果以“外债为挹注,则目前之荼毒或稍可减杀”。这虽然“不过为苟安目前挖肉补疮之计”,“但为现政府计,舍此固诚无以自存”[17]。其二,就国民生计而言,中国富有的是资源和人力,短缺的是资本,以致因为没有资本而使土地劳力失去效益。资本主义国家则是资本过剩,如果能借低利外债,可以解决中国“百业待举”所需要的资金,何乐而不为?因此,“不审情实,而徒畏外资如虎,憎外资如蝎者,未可谓是健全之理论也”[18]

  如果说把借债用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换取暂时的*稳定是梁启超固有的主张(见本文第一段),那么,从投资学意义上去解释借债的必要性,则是梁启超外债思想的发展。应该看到,“资本短缺”的确是制约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瓶颈”。中国近代企业从创办到发展一直难以摆脱资金不足的困扰。近代企业家张謇从1895年开始筹办通州大生纱厂,为集资奔波5年,到1899年试车投产时, 库存原料只够半月,流动资金全无。张孝若在回忆他父亲的这段艰难创业史时说:“这边筹到款用,明天又不够了;天天过年三十夜,弄到万无法想的时候,常常跑到黄浦滩对天长叹,看江也是长叹,眼睛里的泪同潮水一样涌出来”[19]。因此,梁启超从人力、资源与资本的相互关系中阐发举借外债的理由,既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则,也符合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实际。外债固然可以解决近代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然而,民族资本是否因此而发展?国家民族是否因此而免除亡国的厄运?在梁启超看来,这些问题决不只是一个纯经济学问题,更主要是一个*问题。基于这种理解,梁启超对外债问题的思考集中移向*领域,强调*改良是举借外债的必要前提。

      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