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关于清季俄国汉学史的几
清季俸制变化初探
从劝导到禁罚清季四川反
近代外国使节觐见清帝问
论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民
自开商埠的地域分布及其
早期驻外使节对晚清经济
清季湖南灾荒与民变
清季法学泰斗——沈家本
清季主张立宪的官员对宪
最新热门    
 
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开端述评

时间:2007-3-9 17:22:20  来源:不详
斌椿一行受到英国政府的欢迎,西方国家对于清政府的遣使之举所表现的温和和鼓励态度,虽然有他们自己的如意算盘,但还是部分地打消了清政府对遣使异域所怀有的疑惧心理,初步验证了遣使的可行性。因此,此行是成功的。

1868年,奕xīn@②等奏请派遣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毂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会同接受清政府聘请担任清政府的“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的前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前往欧美有约各国办理中外交涉事务,是为遣使的第二次尝试。

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蒲安臣使团是正式的官方外交使团,负有正式的外交使命。

当时,清政府面临着“转瞬又届十年修约之期,(西方列强)必致多方要挟,如开铁路,造铜钱等事再三恳请”〔39〕的严峻形势,尤其令清政府忧虑的是西方列强有可能“互相要约,群起交争,甚至各带兵船,希冀胁制,务满所欲。若不允准,无难立启衅端”〔40〕。因此,总署王大臣认为遣使已至关紧要,“未可视为缓图”〔41〕。在他们看来,派遣一个使团访问欧美有约各国,可以“笼络外洋”,缓和中外之间的紧张气氛,“派大臣前往各国,遇有中国不便事件,即可商之该国,以免隔膜,外国使臣亦不至动凭臆见,肆其要求,而该国政令之得失,形势之强弱,亦可洞见端倪,以凭筹策”〔42〕。奕xīn@②等在奏派蒲安臣为使时明确提出了外交任务:“现值修约之期,但与坚明要约,派令试办一年,凡于中国有损之事,令其力为争阻,凡于中国有益之事,令其不遽应允,必须知会总理衙门覆准,方能照行。”〔43〕因此,第二次尝试并不是第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表明清政府在遣使之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