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
论庚子事变和义和团反维
义和团运动和维新派
严昌洪维新运动与移风易
论嘉庆初年的 咸与维新
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
论戊戌维新时代关于 习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
论南学会讲学活动及其维
最新热门    
 
论维新派对列强的矛盾态度

时间:2007-3-9 17:36:15  来源:不详
与此同时,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却越来越猖獗,甚至“四十日之间,要挟逼迫者二十事”[(16)]。对这些纷至沓来因而对列强的侵略活动采取何种方策,也是维新派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维新派对待列强的态度。 

从基本立场来看,维新派对列强不断提出的侵略要求是主张坚决抵制的。1895年当中日和谈正在进行,《马关条约》尚未签订之时,康有为代表一千三百多名应试举人上书朝廷,表示坚决抵制割地弃民的屈辱条约,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三条强硬的“权宜应敌之谋”:其一是下诏鼓天下之气,通过下罪己之诏、明罚之诏、求才之诏,令天下“距跃鼓舞,奔走动容,以赴国家之急”,人人愿慷慨效死,以报国仇,以雪国耻,从士气民气上做好与日本再战的准备。其二是迁都定天下之本,将都城由北京迁至长安,“远之防诸夷之联镳,近之拒日本之挟制”,在新都“妙选将才,总屯重兵,以二万万之费改充军饷,示之以虽百战百败,沿海靡烂,必不为和”,日本如放弃割地要求,双方可达和议,如不放弃,则与之再战。其三是练兵强天下之势,京都练“畿辅之军”五万,“厉以忠义,激以国耻,择其精悍,优其饷糈,以为选锋”;沿边各选将才,各练精兵万人;并饬绅士“各自团练,遇有紧迫。坚壁清野”;在军械方面,可先“专购英黎姆斯枪十数万,以备前敌,并广购毒烟空气之炮、御弹之衣,庶器械精利、有恃无恐”;甚且可派人密令南洋诸岛华桥商民举办一军,“或防都畿,或攻前敌,并令联通外国,助攻日本,或有奇功”[(17)]。这些谋略大有全国动员、全民皆兵的气势。虽然实行起来会有困难,有些也不大现实(如迁都),但贯穿其中的决不轻言妥协、誓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下发愤之诏、练御侮之兵的办法也完全可行。可惜这一上书连顺畅上达朝廷的途径也没有,更不用说被重视和采纳了。“公车上书”中提出的与列强以“兵战”相抗的主张,维新派在后来还一再提出来。 

维新派对列强坚决抵制的态度,还鲜明表现于戊戌年闰三月的第二次“公车上书”活动中。这年1月,在山东即墨县发生了德国士兵骚扰破坏文庙、毁坏圣像的事件。康梁等维新派闻讯后,立即发动各省公车签名上书,鼓动在京各衙门的官吏、士大夫呈递条陈,要求朝廷与德国严正交涉,令其惩办侮圣之人,并赔偿损失。一时间,有一千数百人加入了上书上奏的行列,造成了强大的御侮卫教的声势。由康门弟子麦孟华领衔、有830名各省举人签名的公呈中写道:德人“乃公毁先圣先贤之像,是明则蔑吾圣教,实隐以尝吾人心。若士气不扬,不心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