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冯玉祥与抗日同盟军
回眸:冯玉祥将军与抗日
晚清 新政 与同盟会“1
中国同盟会研究综述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二
论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在同
孙中山 大同盟 思想与同
同盟会及《民报》的渊源
同盟会之成立与革命派对
 晚清新政 与同盟会“1
最新热门    
 
论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内部分歧

时间:2007-3-9 17:43:40  来源:不详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因素,又直接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行列,就不能再把他们看作地主阶级反满派。

  有没有完全缺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满士绅参加了革命行列呢?有的,但武昌起义以前为数不多,而且主要是会党头子。即使是这些人,他们也程度不同地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影响,而从历史实际情况来看,也很难说他们曾经形成一个独立的*派别。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有一个明显的原因,即满汉地主阶级在长期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已经结成比较稳定的反动联盟,而且都堕落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这是从整个阶级来说,不排除有少数爱国士绅的存在)。到二十世纪初年,他们共同的阶级利益,他们与满、汉等各族人民的尖锐对立,已经远远超过他们之间的权利争夺。因此,在地主阶级内部,就难以再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反满派别。至于那些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或有转化愿望的地主分子,他们参加反满斗争已经具有新的阶级内容,自然更不应该简单地称之为地主阶级反满派。

  资产阶级自由派和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提法既然都不确切,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说明同盟会内部的*分歧呢?在这里,还得重温毛主席的教导:“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会是这样。”(《事情正在起变化》,《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四二八页。)在同盟会内部,同样存在着左、中、右的分野,而区分左、中、右的标准则应着眼于“民主主义各种程度上的差别”(见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文(《列宁选集》第一卷,第五四三——五四四页)。列宁提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存在着“民主主义各种程度上的差别”和“民主主义各种形式的性质上的区别”。我认为,区别同盟会内部的左、中、右分野,应根据前一“差别”;而区别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分野,则应根据后一“区别”。)。当然,这种左、中、右的*分野,是在革命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同盟会内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急进派确实是存在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等。他们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最坚决,对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原则最忠诚,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承认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和同情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他们是同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