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
清朝顽固派与北京义和团
清朝顽固派与义和团运动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最新热门    
 
洋务派与 丁戊奇荒

时间:2007-3-9 17:46:38  来源:不详
,洋务活动已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初见成效的“求强”基础上,开始向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阶段过渡。这个阶段,洋务派除了继续兴办军工企业并编练新式海军之外,又创办了一批涉及采矿、冶炼、纺织、航运、电报等部门的民用企业。这些新式民用企业的创办,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开通社会风气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洋务派以其特殊的地位和特有的敏感,对与洋务活动高潮几乎同时到来的“丁戊奇荒”这一特大灾荒形成的社会原因及救治方法,也有比较深刻的独到的见解。洋务派旗手李鸿章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湘系洋务派的健将左宗棠时任陕甘总督,洋务活动首创者之一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时任山西巡抚,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张之洞继曾国荃之后任山西巡抚。这些在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在赈灾和善后活动中对“丁戊奇荒”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检讨。综观其对“丁戊奇荒”社会原因的论及,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农民差徭过重是导致这场特大灾荒的最直接的社会原因。“丁戊奇荒”期间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认为,“北方差徭之重,由来旧矣”(注: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一)总第601页。)。查办山西及陕西同州赈务大臣阎敬铭说:“山陕百姓差徭过累,平日田产所入难资糊口,以致户鲜盖藏,罹此奇灾,几成大变”(注: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一)总第758页。)。这就明确地指出了农民差徭过重与这次灾荒之间的关系。山西省右辅畿疆,西通秦蜀,“军差、饷差、藏差络绎于道,州县供亿之烦,几于日不暇给”(注: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一)总第758页。)。灾荒之后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更是直接地指出:“晋省虐民之政不在赋敛,而在差徭,所谓差徭者,非役民力也,乃敛民财也。”(注:张之洞:《裁减差徭片》,《张文襄公奏稿》卷三。)民间本来就鲜有积蓄,官府的差徭不仅驱使农民出力,而且向他们搜刮钱财,这就使本不富裕的农民更加贫困化。陕西也是“民力之竭,苦在差徭。役车载道,摊派频仍,官吏借此开销,书吏从而需索”(注:刘典:《陈复边防现在布置情形并筹垦荒折》,《刘果赦公奏稿》卷七,页九。)。光绪四年,华州虽因大灾蠲缓钱粮,但“差徭车马杂用摊派至万余串”。这年冬季,礼部尚书恩承和吏部侍郎童华出使四川,他们的家丁沿途需索杂费,至华阴时“闹至县署”(注:《光绪朝东华录》(一),总第758页。)。在皇帝身边的尚书尚且如此,其他官员可想而知,灾区如此,它处更甚。近代北中国各省差徭繁多,诸如正差、兵差、流差等等,不一而足。兵差为清末创设,当时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和收复新疆等,多向北中国派差,往往“粮银一两派差钱数倍不等”(注:《光绪朝东华录》(一),总第759页。)。流差包括藏差、借差、例差等。当时一些官员常借办公事之名,行办私事之实,称借差,奉使大臣“朝出国门,便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