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
清朝顽固派与北京义和团
清朝顽固派与义和团运动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最新热门    
 
洋务派与 丁戊奇荒

时间:2007-3-9 17:46:38  来源:不详
仅效果好,而且为后世发动社会力量捐资济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三类是华侨捐款。在洋务派的活动下,新加坡、小吕宋、暹罗、越南各埠华侨多向北方灾区捐款。李鸿章奏请派候选知府柯振捷、候选同知高廷楷等人到以上各地潮州籍华侨中劝捐,捐额高达“百数十万之多”(注:李鸿章:《南洋劝捐请奖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三十四,页三十七。),在各省开捐之前首先解济数十万,李鸿章称“收缴转运均极迅速”,“实为赈案中未有之盛举”(注:李鸿章:《南洋劝捐请奖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三十四,页三十七。)。

  上述所捐赈银,除捐官之外,多为义捐。特别是绅商在民间的集捐,使南方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人民群众开始关心北方灾民的不幸遭遇。应该说,这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同时,促使人们关心国家大事,在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方面发生新变化的又一表现。这种为“丁戊奇荒”慷慨解囊,捐献巨款的做法,“为百数十年来海内未有之事”(注:李鸿章:《林维源母请匾额片》,《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三十一,页三十二。)。

  其次,筹集赈粮。进入近代以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清政府为备荒赈灾所创设的仓储制度已名存实亡,各地常平仓、义仓、社仓亏空严重,康乾盛世中京仓粮食陈陈相因年年霉烂的报告不再出现,见之奏报的多为仓储“亏短”、“匮乏”、“竭蹶”之类。为了赈荒,各省不得不请求政府截拨漕粮。对于这场蔓延数省、长达三年的奇灾巨馑来说,清政府所指拨的漕粮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被灾各省除将部分残存的常平、义、社等仓粮谷全部用于赈灾外,主要的赈粮则是洋务派在无灾区采买得到的。山西巡抚曾国荃曾派候补道员赵怀芳到安徽六安、颖州、陈州、正阳关等地买粮,派晋南绅士李钧到河南南阳赊旗镇采买米麦豆粟,同时派人到锦州、甘肃、宁夏、归化等地采买杂粮。光绪三年九月,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道员朱其昂、唐廷枢等到苏常、镇江、上海等地采买粮食,以供晋豫之用。年底,李鸿章还托人在热河、锦州、牛庄等处预购粮食。陕甘总督左宗棠派人到湖南、湖北、四川、甘肃等地买粮,以供陕西灾区使用。

  “丁戊奇荒”期间,尽管灾荒几遍及全国,各省“民鲜盖藏”,但在全国范围内调拨采买粮食以供赈灾之用,比起从采购地往灾区转运粮食还是要容易得多。在当时的中国,由于近代化交通——铁路和公路尚未兴起,比较先进的交通工具首推轮船,这样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