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
清朝顽固派与北京义和团
清朝顽固派与义和团运动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最新热门    
 
洋务派与 丁戊奇荒

时间:2007-3-9 17:46:38  来源:不详
,燕齐晋豫诸省所有树木斩伐无余,水旱频仍,半由于此”(注:郑观应:《旱潦》,《皇朝经世文三编》卷三十四,户政十三。),因而要想长期从根本上抵御旱涝灾害,最好的办法是“开渠种树”。他建议,每省派一大员为水利农田使,专门到各州县恢复原有河渠,开挖新渠,于田侧隙地广植树木。还有人认为,在山西要想改变干旱频发,利用山多的特殊地理条件广植树木,是个很好的办法:“晋省多山,树木遍植山中,绝无害于耕事,果能绿树荫浓,满山苍翠,雨云喜至多树之所,自必五风十雨降而及时,不三十年应远天旱干之患矣。”(注:阙名:《论种植防荒》,《皇朝经济文新编》农政,卷四。)郑观应、陈炽等洋务派知识分子,通过对?外国防灾抗灾的了解,认识到导致中国灾荒频仍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乱砍滥伐。他们虽然还没有明确使用“生态环境”这个词,实际上已涉及到它的基本内容。他们从长远的观点出发,极力主张在渠旁、隙地、山坡广植树木,改变自然生态环境,以达风调雨顺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目的。这些主张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它比一般洋务派官僚对“丁戊奇荒”社会原因的检讨要深刻得多。

      

  “丁戊奇荒”期间,洋务派积极主持组织了赈灾。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洋务派所办军民用企业全面铺开,洋务活动涉及到广泛的层面,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需用大量款项,加上当时中国边疆普遍出现严重危机,海防塞防均需加强,所以清政府本来就很拮据的财政,到这一时期更是捉襟见肘。主持赈灾活动的洋务派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赈银赈粮,积极救济灾民,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首先,筹集赈银。光绪三四年的灾荒遍及各省,除了北五省持续亢旱以外,苏北、皖北、川北、甘肃及奉天部分州县也持续干旱,江西、福建则大水成灾,同时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台湾等省也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涝灾害。以清政府当时的财政状况,根本无力赈济“丁戊奇荒”这样持续几年、遍及各省的大灾荒。赈灾中需要大量赈银购买转运粮食,这部分赈银除少量由清政府下令各省协拨以外,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员还动用了自己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