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
论庚子事变和义和团反维
义和团运动和维新派
严昌洪维新运动与移风易
论嘉庆初年的 咸与维新
官僚*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论戊戌维新时代关于 习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
最新热门    
 
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

时间:2007-3-10 10:32:08  来源:不详
强新政,都没有超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范围,主要是谋求移植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求御侮自存,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萌芽阶段;从康有为领导戊戌维新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资产阶级这两个不同的*派别,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更重要地是竭力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主张改变中国的*体制,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尝试阶段;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把科学与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仍然是追求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生产近代化和*的民主化,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深入实践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中国人对近代化的认识也从文化的物质外层认识,发展到对西方*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中层认识,最后达到理性的深层认识。在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泛起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卫生救国”、“航空救国”、“乡村建设”等等流派纷呈,都是中国近代化思潮的分流和补充。它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

  在以往的近代史论著中,对戊戌维新的特点有许多精审的概括,这标志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深化。但人们对历史的再认识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所谓“盖棺论定”、“终极真理”或许是诱发思想僵化的模式。我认为戊戌维新最显著的特点是表现为一次冲击封建基础的改革浪潮。长期以来,某些研究戊戌维新的论著,离开了戊戌维新追求近代化的主题,而只在戊戌维新的方法上变奏,并未对这场改革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作出科学的判断;指摘戊戌维新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基础,更不要求根本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也离开了对维新派思维能力和阶级力量实事求是的估量;至于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新材料,就断定“以前认为具有光泽的部分,现在看来也未免黯然失色”,则更近于苛求前人了。事实上,对戊戌维新加以“改良主义”的人工涂抹,扭曲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面貌,不可能正确估价它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稽核戊戌维新的史实,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流程,判定这场改革运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是缺乏根据的。不能认为,只有革命运动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而改革对社会进步则是无足轻重的。那种把改革和革命对立起来的论调及其历史著作,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