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
论庚子事变和义和团反维
义和团运动和维新派
严昌洪维新运动与移风易
论嘉庆初年的 咸与维新
官僚*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论戊戌维新时代关于 习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
最新热门    
 
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

时间:2007-3-10 10:32:08  来源:不详
1872年到1911年,中国近代化的发生与发展走过了极其艰难的历程,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长河里折射出一条低谷(发生阶段)——上升(戊戌维新)——低谷(义和团时期)——上升(辛亥革命)的曲线,戊戌维新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史家们所津津乐道的洋务运动,怎能说没有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呢?

  三

  中国追赶近代化的历史车轮,曾辗压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轨迹。这种近代化的双向流程并非互不相涉,而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化方案的倒是起自山野的农民起义领袖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历史虽然出现过“自下而上”推行中国近代化的机遇,但农民起义对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不感兴趣,他们追求的是“每家五母鸡,三母彘”(《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选集》,第81页。),天下通一式的小农经济的天堂。《资政新篇》所表现出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炽烈愿望,在自然经济和传统农耕文化心理顽强的壁障面前,只是溅出了一团思想浪花。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科学文化十分落后,骤然要求自下而上地推行中国近代化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而戊戌维新自上而下的特点,却为引进西方近代化提供了相当大的可行性。

  人类历史上的改革运动,大凡能够推动历史前进的,多数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因为要进行社会改革,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要涌现一批了解世界形势和本国国情而文化素养较高的杰出人物;另一方面这些改革思想家要掌握一定的国家权力或依靠当权的统治者,才能推行其*主张和改革方案。这就决定了一切深系国家民族命运的改革,必然自上而下行进的向度,没有高度文化素养和谙于世事的人物是提不出社会改革方案的,而没有国家权力作为驱动杠杆,再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束之高阁。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改革家,几乎都是当权的识时务的“圣君贤相”,他们鉴于时势的剧变,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内省外察,并提出合于时代功利的改革方案,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