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
华北大军演内幕:新中国
中国战场的朝鲜义勇队:
华北农村的巫觋风习与义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
王庆成晚清华北村落
李怀印晚清及民国时期华
彭南生晚清无业游民与政
近代华北地区的溺女习俗
近代华北农村人口消长及
最新热门    
 
华北游民社会与义和团运动

时间:2007-3-10 11:00:57  来源:不详
再次成为游民或半游民无产者。由此可见,频繁的天灾是近代华北游民社会形成的主要根源。

  华北游民产生的第二个根源,是清朝政府多次遣散兵勇。近代华北屡被战火;甲午战争中山东、直隶又重兵集结,随着战争的结束,有的兵队就地遣散,遂使华北社会上的散兵游勇急剧增多。但比起由灾民演变而成的游民无产者来,还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这些人当兵多年,受过营伍训练,见多识广,不怕死,行伍习气极重,因此常常充当游民的组织者和首领,并在聚众起事、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中大显身手。

  华北游民产生的第三个根源,是受铁路、轮船所排挤的车夫、船工、店主和苦力等失业者。义和团时期,袁昶在《乱中日记残稿》中曾说:“……顺属(即北京地区)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无不红巾黄裹。”于是有的论者认为铁路、轮船的通行以及洋纱、洋布的倾销,是社会上产生大批的游民的主要原因,也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主要根由。事实上,在义和团以前及其起事之时,华北的铁路很少,漕运的停废也多因运河淤塞而并非由于轮船的兴起所致。虽然南方漕船停止北上,而山东、直隶本境的运河船只并未减少。南运河沿岸聚集的纤夫也多是附近农民的业余零工,并非专以拉纤为业,因此谈不上因铁路轮船而造成了庞大的失业群体。义和团运动前夕,还没津浦铁路的影子;已修成的津榆铁路、京津和芦保铁路对南运河的航运没有影响,更没有排挤水陆沿线的车夫、船工、店主和贩夫的生业,反倒为吸引更多的人在铁路沿线从事搬运、贩货以及开店、设栈等营生。这在当年李鸿章驳斥顽固派攻击铁路、轮船的兴办夺去小民生业等谬论时,已作了充分的论证。

  东、直境内的棉纺手工业虽受洋纱洋布的冲击,但它远没有失掉传统的市场。况且,这里的棉纺织业大都是和农业紧密结合的副业,土布纺织者并不因为洋纱洋布的冲击而失掉农业经营,因此谈不上洋货的入侵而失业的问题。

  上述情况说明,华北游民社会的形成及游民乞食者涌入城市,与其说是洋货入侵的恶果,倒不如说是天灾连年肆虐和兵祸殃民的恶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