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墨诏、墨敕与唐五代的政
墨诏、墨敕与唐五代的政
那洋务派与传统文化资本
第10课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6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
小议洋务运动目的的侧重
网络时代整合课程的实践
最新热门    
 
从洋务运动的官商矛盾看中国近代早期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滥觞

时间:2009-7-24 13:45:51  来源:不详
三公司以外的船只的竞争的,后一项是既得利益在三公司之间分配,以免三公司互相倾轧。有论者为了否认“齐价合同”的垄断性和买办性,称三公司所联合驱趋的是“野鸡船”,而“野鸡船”大多是外国洋行企业的轮船,因而排挤“野鸡船”并不意味着压制民族航运业。[73] “野鸡船”问题是1891年太古的洋大班严吉迪写信给盛宣怀提出来的,他要求“大众设法驱逐走江海的野鸡船,俾我三家可以独占其利”[74],而招商局与怡和、太古共同排挤华轮的事件在此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即使是“野鸡船”,也并不“大多是外国洋行企业的轮船”而大多是托庇于外国洋行的中国轮船。华商轮船托庇于外国洋行,不仅在招商局成立以前就大量存在,招商局成立以后,由于清政府规定“五十年内只准华商附股”[75],不准成立独立的华轮企业,而华商又因不信任招商局而不愿附股,所以不得不假托洋商名义兴办轮船企业(上述鸿安轮船公司即是一例),甚至还有一些单只轮船。当时的海关报告说:“华商渴望自有轮船,这已是公开的秘密。某些挂外国旗的江海轮船,几乎全系华商所有”[76]。上述论者在此处所提诸“野鸡船”均系此类船只。其中的“益利”、“长安”、“德兴”、“金华”、“飞龙”、“飞马”、“飞鲸”正是由叶澄衷等人创办的鸿安轮船公司的船只。[77] “象八九十年代挂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旗帜,每年在长江和沿海各口进出四五百只次,登薄吨数达五六十万吨的轮船,实际上全属华商。”[78] 这也说明,招商局与怡和、太古之间的“彼此联络跌价以驱逐之”的合约,对于外国轮船来说,是不起作用的。以外国洋行的名义创办的华商轮船企业除上述鸿安公司外,1893年,由太古洋行的买办林毓彦联合林清记等,设立了一个伯昌轮船行号,在汕头与暹罗间航行。[79] 在鸿安公司成立时,太古曾“以徐子静、叶澄衷、何丹书等所开和兴公司为词”,李鸿章因此提出“务须会同妥商,设法禁阻”[80],但终因以英商为背景而不能遂。有论者为了否认招商局同怡和、太古的联合垄断,竟引用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的统计数据,说1892年中国通商口岸进出口中外轮船总计28974只,吨位达2841万吨,而三家公司合计不过轮船77只,吨数81780吨,在其中的比率很小,不足以形成垄断。[81] 这位论者没有看清,28974只、2841万吨是指1892年各通商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只次和吨数总和,而不是该年度实际拥有船只数和轮船吨位。[82] 用这两组数字相比,是得不出所要的结论的。

清政府压制民间私人资本、垄断近代工业生产的行为不仅存在于航运业,而且也存在于棉纺织业中。清政府籍以垄断棉纺织工业的企业,是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筹建始于1876年。棉纺织业和轮船航运业一样,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部门,清政府必然要予以垄断,禁止民间企业的产生。但是,棉纺织的情况又有不同于航运业的方面。棉纺织业中私人资本要求设厂的愿望不如航运业强烈。在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筹建以前,未曾发生过民间私人资本要求独立设厂而被清政府所阻止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的缘由大概是这样:棉纺织业不同于航运业,轮船运输必须在中国本土进行,而棉纺织业却可以在外国制造,然后输入中国。这一差异首先作用于外国资本。外国资本进入中国航运业,必须将轮船航行于中国,一些买办、买办商人或托庇于外国轮船公司的华商会很快从中学会其中的技术,在购得轮船后即可开业,从而要求设立独立的企业(当然都被清政府所禁止)。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棉纺织业,只要在国外设厂,将制品输入中国,即可获得利润,因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过渡、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之前,没有强烈地在中国本土设厂的要求。上海织布局开始筹设之前,外国基本未提出在华设立棉纺织工厂的要求,此后有几起要求,但都被清政府所制止。其中如1881年美国人魏特摩和格兰特计划在上海建立纺纱公司,清政府予以严词,致使“各国商人均极慑服”,“美商更感而生畏,遂帖然不敢复持异论”[83]。又如1882年美国人华地码的设厂计划,也被清政府所阻止。[84] 1889年日本人也想在上海开设织布公司,也是“卒不果行”。清政府之所以能在棉纺织业中成功地禁阻外资设厂,并不在于清政府有这个能力,而完全在于此时外国资本尚未有在华设厂的强烈愿望。而之所以尚未有这种强烈愿望,原因在于在外国设厂制造后输入中国也可赚钱。有人估计,在孟买开设纺纱厂,把棉纺运销到中国市场上,可获得13.33%的利润,而在上海开设同样的纱厂,则可得24.44%的利润。[85] 在国外设厂,虽然利润低于国内设厂,但终究可以有利润。如果象航运业一样,只有到中国本土来才能赚钱,那清政府就绝无可能阻止。由于没有外资企业,对华商不具示范作用,所以华商也就难有独立设厂的要求。尽管如此,还是有两起华商试图与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