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20世纪初期史学的“清华学派”与“国际前沿”

时间:2009-7-24 13:47:31  来源:不详
1860年代以来欧洲文化史运动的继续与延伸,但是,他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史坛。[2] (P229)因此,可以说《新史学》一书就是当日国际史学在研究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最新进展的总结。(注:在20世纪前一二十年中,西方主流史学尚颇为保守。对后世欧陆史学有重大情形的年鉴学派,也还在襁褓之中,尚未形成学派。鲁滨孙对其所总结的史学进展,之所以称之为“新史学”,表这些进展确是站在主流史学之前沿。) 在此即以此书所论,作为当时史学的“国际前沿”,并据此来与清华学派的工作进行比较。
中国自19世纪末以来,史学也发生了颇大变化。廖平和康有为开始的疑古运动,动摇了人们对传统学术的信念。[3] (P1946)以后“国粹学派”学者对中国的传统史学,也做了犀利的批判。(注:例如邓实说:“悲夫,中国之无史也。非无史,无史材也。非无史材,无史志也。非无史志,无史器也。非无史器,无史情也。非无史情也,无史名也。非无史名,无史祖也。呜呼,无史祖、史名、史情、史器、史志、史材,则无史矣。无史则无学矣。”引自王晴佳《钱穆与新史学之离合关系》,转载于http: //jgw. ayinfo. ha. cn/xq/archives/。) 这种怀疑与批判的气氛,表现了中国传统史学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然而与西方的情况不同的是,在这个时候,各式各样的“西学”被介绍到中国,使得传统史学受到不仅来自内部的疑古风气的挑战,而且更受到来自外部的西方史学的更加激烈的挑战。这些挑战使得史学界出现“西学”与“中学”、“新学”与“旧学”相互冲突和竞争的局面,也使得20世纪初期成为中国史学在其长期发展历史中的最为活跃的时期。
本文中所说的清华学派,指的是曾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前后在中国史坛上起了重要作用的一批史家。[4] (P27)他们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年龄较长的梁启超和王国维),虽然在清华国学院建立之前就早已成名,但到国学院建立后,这些在各自领域里都已做出了杰出成就的学者汇集到了那里,方形成一个有相同学术追求的学者群体。国学院解散后,这些学者又成为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骨干。学派一词,在学界向来有不同理解。在我国,通常认为学派是“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如紫阳(朱熹)学派、姚江(王守仁)学派”。[5] (P1934)而在西方,学派(school)一词通常指的是“拥有相同理论或者方法”,或者“思想、作品或风格显示同样的渊源、影响或同样的信仰”的学者或作家的群体。(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的解释是:" Group of writers, thinkers, etc. , sharing the same principles or methods, or of artists having a similar style" 。霍恩比(A. S. 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 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第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1997年版。《美国传统辞典》(金山词霸2003年版)的解释是:" A group of people, especially philosophers, artists, or writers, whose thought, work, or style demonstrates a common origin or influence or unifying belief" 。《美国传统辞典》,《金山词霸2003》版。) 因此史学中的学派,也就是拥有相似研究理念及研究方法的学者群体。上述两种通常的解释,彼此差别颇大。而在这两种解释之外,也还有其他解释。(注: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学派被认为是一批彼此关系比较密切的学者,如年鉴学派即是;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一个学派可以包括许多彼此没有密切关系的学者,如乾嘉学派即是。不仅如此,像年鉴学派这样的学派,其成员有认同感;而像乾嘉学派这样的学派,很大程度上是后人对前代学术史进行解读时归纳出来的。在本文中,我们对学派一词的理解,主要的是依据学者研究取向和方法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彼此的相互关系的密切性。) 另外,一个学派自身也会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变得面目全非,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学派。(注:例如,年鉴学派因《年鉴》杂志而得名(该杂志创办于1929年,原名《经济与社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