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本体论”源流考(古代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剧命运
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
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殊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
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
中国古代的世兵与募兵随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
最新热门    
 
古代回鹘文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有关问题考辨

时间:2009-7-24 13:48:46  来源:不详
”、“斡罗斯伯克”、“萨克拉夫”、“克普恰克”、“葛逻禄”、“喀拉其”、“女真”、“康里”、“身毒”、“唐古特”、“沙木”、“巴尔汗”等。
(三)《传说》称:一个名叫“乌鲁克·乌尔都·伯克”(Uluʁ ordu bɛg,意为“大行营官”)的人因砍伐树木,让征战大军乘坐在上面渡过了亦得勒河(ɛtil,即伏尔加河[35])而被乌古斯可汗命名为“克普恰克”(Qïpʧaq)[36];军中的一个身材魁伟的伯克因进入冰山为乌古斯可汗寻回了坐骑而被乌古斯可汗命名为“葛逻禄”(Qaʁarlïʁ=Qarluq,意为“雪人”或“有雪的”);一个名叫“铁木尔图·喀乌勒”(Tømyrdy qaʁul,“铁条”、“铁棒”)因替乌古斯可汗打开了一个金屋的门而被乌古斯可汗命名为“喀拉其”(Qalaʧ=χalaʧ,意为“留下,打开”);一个名叫“巴尔马克鲁克·卓松·比里克”(Barmaqluʁʤosun bilig)的人因造了一辆高轮大车用来装载战利品而被乌古斯可汗命名为“康里”(Qaŋlï,意为“木轮大车”)[37]。值得注意的是,“克普恰克”、“葛逻禄”、“喀拉其”、“康里”等,均为历史上著名的部落或部落联合体的名称。这里姑且不论《传说》中有关上述部落或部落联合体得名的记载是否可信,但至少从侧面表明,《传说》的创作者和传播者绝不可能出自上述部落或部落联合体。排除了上述部落或部落联合体,从历史上看,其创作者和传播者也只能是出自著名的乌古斯部族,亦正与《传说》的内容相符。同时也表明,《传说》所赖以形成的脚本(在乌古斯部族中流传的口头文学形式)相当古老。
(四)《传说》称乌古斯可汗于征服四方后曾召集大会,“宴席吃了四十昼夜”;《史集》亦说乌古思凯旋后,曾“召集了大会,他张起巍峨金帐,举行大宴。据说,这次大宴宰了九百头牝马和九万只牡绵羊”[38]。
(五)《传说》中的“乌古斯可汗”、《史集》中的“乌古思”以及《世界征服者史》中的“不可汗”都被称作开拓疆域的始祖。资料直接源于《阿维斯陀》(即《波斯古经》)的《列王纪》中亦称Afrasïjab~Afrasïjap为土兰(Turan)人的首领。《世界征服者史》中关于“有人说不可汗就是阿甫剌昔牙卜(Afrasiyab)”[39]的记载亦正与诸书有关阿甫剌昔牙卜为乌古斯部族始祖的记载相合。据此可断定,《传说》中的“乌古斯可汗”和《史集》中的“乌古思”也便是《世界征服者史》中的“不可汗”,亦即传说中的“阿甫剌昔牙卜”。
13~14世纪的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及七河流域早已伊斯兰化。至晚在13世纪中叶,东部的别失八里及其附近地区亦生活有许多穆斯林,且建有从事宗教活动的清真寺。成书于13世纪的《世界征服者史》在谈及畏吾儿人的历史时,称他们最初信仰的是萨满教,但亦带有摩尼教色彩(如不可汗及其丞相所做的梦),后来又改信了佛教。作者志费尼生前曾至少三次前往哈剌和林,其有关畏吾儿人历史的记载多是亲耳所闻。书中非但没有谈到改信伊斯兰教之事,反而记述了1252/1253年时,畏吾儿亦都护及若干贵族图谋“把别失八里及其邻近的穆斯林杀光”的史实[40]。由此可知,当时伊斯兰教在东部的畏吾儿地区已有相当规模,以至引起了信仰“偶像教”(佛教)的畏吾儿人的恐慌和忌恨。《史集》成书于14世纪初,该故事中已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便是明证。若谓《传说》是13~14世纪在吐鲁番写成的,怎么可能会没有丝毫的摩尼教、景教乃至伊斯兰教色彩呢?
在《传说》中,乌古斯(Oʁuz)一词,是作为可汗名号使用的(《史集》等书亦相同),其本义为“初乳”。溯其渊源,均源于汉代乌孙猎骄靡出生后不久曾为狼哺乳之典。猎骄靡正为此才获得了“乌古斯”的称号。又因为猎骄靡成人后,率领部民重建了强大的乌孙国,而被后人尊奉为乌古斯可汗。“乌古斯”一词亦因此而衍化为部族之名[41]。《传说》中关于乌古斯诞生后仅吮吸了母亲的初乳,就没再多吃,而要吃生肉等内容的描写[42],显然是将有关乌古斯部族始祖——汉代乌孙首领猎骄靡婴幼时神奇经历的依稀记忆和乌古斯部族的形成历史以及前突厥汗国的历史混在了一起。“乌古斯可汗”也便是“乌古斯的可汗”,“乌古斯部族的可汗”(请与《传说》中的Ujʁurnïŋ Qaʁanï“回鹘的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