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日本学者对明“四夷馆”
论《论语》对《世说新语
从《论语》看孔子遇到的
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最新热门    
 
《论语》·《论语》类文献·孔子史料 --从郭店简谈起

时间:2009-7-24 13:49:06  来源:不详
”、“三费”之事。所以,这两系共同参与编纂《论语》,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论语》中的原始资料虽然记录于孔子的直系弟子,但其结集者当包括再传弟子,甚至主要是再传弟子。其一,《汉志》所说的“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已明确地将《论语》的记录者――孔子弟子和结集者――孔子门人区分开来。其二,《论语》将孔子的某些弟子称“子”,当是孔子再传弟子对直传弟子的称呼。其三,《论语》载有曾子之死,说明曾子未及参加《论语》的结集。而曾子为孔子晚年弟子且得寿终,曾子去世时,孔子弟子已所剩不多了,是以知《论语》的结集者主要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因而,各家对《论语》编纂者的说法,或指本人及其弟子,或仅为某某之弟子。 
这样一来,《论语》中宾主称谓的混乱,也可得到合理解释。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语言习惯和身份的不同,所以在孔子弟子的原始记录中,宾主称谓本来就不尽一致;另一方面,由于《论语》的结集者主要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所以他们在整理原始记录时根据自己的身份对其中宾主称谓加以润色改动,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以“今本《论语》诸章的宾主称谓很不一致”来推断《论语》晚出,是毫无根据的。 
《论语》是何时结集的呢?该书所记时代最晚的一件事是曾子之死,而曾子死于公元前436年,所以这一年可以定为《论语》结集时代的上限。现存直接提到《论语》其书并引用其文的文献是《礼记·坊记》: 
《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上所述,《坊记》乃子思所记孔子言论,而子思死于公元前402年,所以这一年可以定为《论语》结集时代的下限。根据这种推断,《论语》当结集于公元前436年至公元前402年这34年之间。从这个时间看,《论语》的结集者当仅限于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两代。 
除这条“《论语》曰”之外,《坊记》等篇所记孔子言论皆称“子云”、“子曰”、“子言之”,为什么只有这一条称为“《论语》曰”呢?今查《坊记》所载孔子语,只有此条与今本《论语》相同。由此可以推知,子思所辑孔子言论,原则上只录《论语》所未载,其所载者,毋庸重录。但《坊记》此章,均为孔子有关孝道的论述。大概子思认为《论语》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语十分重要,便破例引用,并特标“《论语》曰”,以示非敢掠美。 
《坊记》既已提到《论语》其名,说明《论语》在成书时就已经命名。然而,这一名称并未广泛流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论语》还因其性质被称为《传》、《记》、《语》等。如《史记·封禅书》:“《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见《论语·阳货》);《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见《季氏》);《后汉书·赵咨传》;“《记》曰:‘丧,与其易也,宁戚’”(见《八佾》);《后汉书·邳彤传》:“《语》曰:‘一言可以兴邦’”(见《子路》)等等。王充更明确指出,宣帝时仍“名之曰《传》”(《论衡·正说篇》)。至于王充所说的“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始曰《论语》”,则为这种现象所迷惑,未明原始。 
《论语》之名没有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书基本上为孔子的言论集,所以引用此书称“子曰”要比称“《论语》曰”更加直接明了。 




1 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孔子研究》1986年创刊号。
3 李学勤:《郭店楚简与儒家经籍》,《中国哲学》第20辑。
[3]  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见《古史辨》第二卷。
 

三、《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及其流传 
  
和许多先秦古籍一样,《论语》经过秦火和战乱曾一度失传,至汉代复出现若干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 
《古论》、《齐论》和《鲁论》是今本《论语》的前身。它们各是何时出现的呢?何晏《论语序》、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等文献在谈到三《论》时,都是先列《鲁论》、《齐论》,后列《古论》。这似乎告诉人们,《鲁论》、《齐论》先《古论》而出现。这种观念亦为许多有关著述所接受。事情恐非如此。 
关于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经传的时间,据《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鉴于《汉志》的权威性,这种看法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论衡》关于此事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记载《案书篇》云:“孝武皇帝时,鲁共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宫。”这和《汉志》的说法基本相同。而《正说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