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语丝》:现代散文文体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
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的“
“本体论”源流考(近代
最新热门    
 
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评[i]

时间:2009-7-24 13:50:35  来源:不详
sp;

注释:
---------------------------------
 [i] 关于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历史研究相关的争论和研究实践,可参看德里克(Arif Dirlik):《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历史》(见刘东主编之《中国学术》2001年第1辑,第1-47页)、布莱茨尼(Lev. A. Berezniy):《后现代主义与历史事实问题——论西方汉学研究》(见《汉学研究通讯》21:1[总81期]2002年2月,第11-13页)、何伟亚(James L. Hevia):《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邓常春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贺萧(Gail B. Hershatter):《危险的愉悦》(韩敏中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黄宗智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王晴佳、古伟瀛的《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古伟瀛:《后现代史学与儒家史学》(见《东岳论丛》2004年9月号,第31-43页)等;另外可参看杨念群:《中层理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第232-274页)以及葛兆光:《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第167-187页)、王晴佳:《后殖民主义与中国历史学》(见刘东主编之《中国学术》2000年第3辑,第255-288页)、《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见《东岳论丛》2004年1月号,第11-19页)、古伟瀛:《后现代史学对中国史学传统的挑战》(见黄俊杰编:《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411-429页)、罗志田为《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一书写的“译序”、赵世瑜:《传说·历史·历史记忆》(《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第175-188页)等;关于中国大陆学者近年的后现代史学实践,可参看杨念群等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643-736页)等书;关于台湾史学界近年的情况,可参看《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和卢建荣:《台湾史学界的后现代状况》(见《汉学研究通讯》21:1[总81期]2002年2月,第6-10页)等。
[ii] 何兆武:《对历史的反思》,载凯利:《多面的历史》(陈恒等译,三联书店2003),第2页。
[iii] Beverley Southgate, History: What and Wh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1, 4.
[iv] 见王利红、陈新编译:《二十年来的西方历史哲学》,《哲学译丛》2000年第4期,第77页。该文是根据波兰史学家伊娃·多曼斯卡(EwaDomanska)1998年出版的《不期而遇: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Encounters:Philosophy of History after Postmodernism)一书编译而成。《不期而遇: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一书是伊娃在20世纪90年代历时数年对十位西方历史哲学界知名学者的访谈录(参看R. J. Blackburn为该书写的书评“The Philosophy of Historiography?” History and Theory 39[2000],263-272),此处引文即安克斯密特的访谈答语。
[v] 吕森(Jörn Rüssen):《历史秩序的失落》,胡传胜译,见《学海》2001年第4期,第35页。
[vi] 乔伊斯语,转见李宏图:《从现代到后现代:当代西方历史学的新进展——帕特里克·乔伊斯教授访谈录》,见《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第108页。
[vii] Baltimore and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3.台湾已有刘世安所译该书中文本,名为《史元: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意象》(上下册)(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译林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