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近臣与外官:试析北宋初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
北宋亡国的缘由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北宋两刘牧再考
北宋西夏间贡赐交往中的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
北宋时期前往高丽贸易的
中晚唐五代北宋地权的集
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
最新热门    
 
北宋宦官问题辨析

时间:2009-7-24 13:51:18  来源:不详
飞向皇帝。其实,北宋宦官较广泛地参预政事自有其深刻的制度性原因。
首先,封建皇帝集权专制制度在北宋时期又有所发展,宦官作为这一制度的产物,其权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受到严格的抑制。士大夫们出于自身的利益和偏见,使劲叫喊。
宦寺之权重,则皇纲不振。[23]
他们总是片面地夸大皇权与宦权的对立,而对二者的一致性则竭力加以抹煞。由于宦权在通常情况下依附幷服务于皇权,因而皇帝的看法与士大夫不同,他们把信用宦官作为振兴王纲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少宦官即使在封建文人笔下,也号称“公忠奉上”,受到了“服勤左右甚淳谨”、“宣传指挥颇称旨”一类的称赞。皇帝因而“爱其忠”,以致“眷遇最厚”,甚至付予他们“细务悉令裁决,不须中覆”的特权。在《宋史》有传的43名北宋宦官当中,受到这类称赞的多达23人,超过总数的一半。诚然,这里所说的“忠”无非是忠于赵氏一家一姓而已。
其次,猜忌武将以至文臣是北宋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皇帝势必让宦官较广泛地参预政事、干预军事,以牵制文臣、武将。有人问朱熹:
唐之人主喜用宦者监军,何也?
朱熹回答道:
是他信诸将不过,故用其素所亲信之人。[24]
其实,北宋时期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按照马端临的看法,北宋皇城司指挥的数千名亲事卒,类似于汉朝的北军、唐代的北衙。他在记述皇城司这个重要机构不让殿前司的将领统辖,而交由入内内侍省的宦官主管时说:
皇城司,以入内两都知主。……而殿前不复预此。
马端临惟恐人们不懂,最后特意加上一笔,画龙点睛:
此祖宗处军政深意也。[25]
深意就在于借助宦官力量,防止武将捣乱。朱熹讲到此事,可谓一语破的:
以制殿前都指挥之兵也。[26]
尽管士大夫们喋喋不休:
以宦人豫边事,将不得尽其用。[27]
但这事关基本国策,很难在原则上被皇帝采纳。岂止武将,皇帝有时信用宦官超过文臣。突出的事例要算宋太宗重用王继恩、卫绍钦,猜疑赵昌言。淳化五年(994)春天,宋太宗将宦官王继恩任命为剑南西川招安使,率军入蜀镇压李顺起义,军中之事“便宜决遣”。后来,朱熹就此事,批评宋太宗:
朝臣、诸将中,岂无可任者,须得用宦者![28]
当年秋天,参知政事赵昌言已出任川峡招安行营都部署。有个僧人胡言乱语:
昌言额纹有反相,不宜委以蜀事。
有位地方官又添油加醋:
赵昌言素有重名,又无子息,不可征蜀,授以兵柄。
宋太宗大吃一惊:
朝廷皆无忠臣,言莫及此![29]
他立即不让赵昌言入蜀,由宦官卫绍钦代其行。对于这类现象,士大夫牢骚满腹:
国家择天下贤才,以为公卿百官,而犹不可信。顾任此厮役小人,以为耳目,岂足恃哉![30]
皇帝有时不信任大臣而信用宦官,完全是出于稳固其统治的需要。的确,历史上虽然有干政擅权的宦官,可是无黄袍加身的奄人,而篡权夺位的文臣、武将却屡见不鲜。柴德赓说得对:宋太宗“信任内侍,取其不反耳。”
上面是就根本原因而言,至于北宋宦官势力的发展,又与以下3种具体情况有关。
一是太后临朝称制。历史上宦官常常因后妃专权而用事,太后垂帘听政之际往往更是宦官势力发展之秋。
宋真宗刘皇后是个精明干练的执政者,既“留心庶狱”,又“好问外事”。她作为一位女性,要了解下情只能主要依靠宦官,史称“每中使出入,必委曲询究,故百官细微,无不知者。” [31]刘皇后听政之初,宦官雷允恭因“凡机密事令传达禁中”而“势横中外”。雷允恭在任山陵都监期间因擅易皇堂被赐死后,宦官罗崇勋、江德明等又因“访外事”而“势倾中外”。[32]难怪当时人吕诲说:
太后临朝,制命出于帷幄,威福假于内官。[33]
刘皇后称制期间,太常博士范讽因巴结宦官而出任右司谏,翰林学士蔡齐、群牧判官司马池、知陈留县王冲等人则因得罪宦官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更有甚者,有功于北宋王朝的枢密使曹利用因抑制宦官而遭到报复,本人被害死,亲属受株连。
宋仁宗曹皇后尽管垂帘不过13个月,仍然有宦官任守忠“用事于中,人不敢言其过。”宋英宗高皇后听政期间,宦官陈衍“怙宠骄肆,交结戚里,进退大臣,力引所私。” [34]宋神宗向皇后幷不眷恋权势,加之她仅临朝7个月,因而在她称制期间,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宦官用事的明显记载。
二是刚明之主在位。“刚好专任,明好偏察”,[35]这类皇帝很容易信用包括宦官在内的所谓“近习”。
宋太宗是个刚明之主,号称“欲周知天下之事”。[36]当时宦官王继恩、刘承规、卫绍钦受到信用,便与他以察察为明有关。不过,宋太宗主要是依靠石熙载、柴禹锡、弭德超等一大批所谓“随龙旧人”采访外事、参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