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谈两汉文化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的沙尘暴记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里社
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
最新热门    
 
两汉边防战略思想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时间:2009-7-24 13:53:19  来源:不详
反攻。 




[1] 《史记》卷一一八 《淮南衡山列传》。
[2] 《史记》卷一一0 《匈奴列传》。
[3] 《汉书》卷四三 《陆贾传》。
[4] 《汉书》卷九五 《两粤传》。
[5] 《汉书》卷九四 《匈奴传》。
[6] 以上均见《汉书》卷九四 《匈奴传》及《汉书》各本纪。
[7] 《汉书》卷四《文帝纪》。

在对匈奴进行防御战争的过程中,当时汉廷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纷纷提出富国强兵、以御匈奴的主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积粟输边。贾谊在给汉文帝上书时强调:“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国有积贮,“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若国无积贮,“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而要使国家有积贮,就必须“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1]晁错在向文帝上书时也强调了“守边备塞,劝农为本”、“贵粟”与“务农”的主张,并提出了具体方法:“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粟,农民有钱,粟有所渫。”“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 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2]通过务农积谷、“入粟拜爵”的手段,达到积粟实边、加强边防物资基础之目的,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思想,因而被文帝采纳实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移民实边。为防御匈奴,晁错还向文帝提出徙民实边的建议:“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竟(境)。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人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俘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3]其办法是: (1)在边塞“要害之处,通川之道”,建立城邑,每个城邑安置移民“毋下千家”。(2)对徙边的移民,要“先为室屋,具田器”,提供居住及生产条件。(3)愿意徙边的移民,凡有罪者,免其罪;无罪者,“赐高爵,复其家”,而免除赋役。(4)对初迁的移民,“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等。晁错的这些建议被采纳后,“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4]不仅有助于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而且对安定社会秩序也是有利的。
(三)选将、练兵。治兵之要,“教戒为先”,准备打仗,必须提高官兵的政治素质和战斗能力。晁错在向汉文帝言兵事时,非常强调选将、练兵的重要性。他说:“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又云:“臣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可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晁错在分析匈奴与汉军的优劣、长短后又指出:“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一击十之术也”。为更好地反击匈奴,他还建议要用降胡、蛮夷为兵,认为:“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省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5]
西汉前期,汉廷采用南抚北守、以防为主的边防战略,若从军事上看,是消极的,因为这种单纯的“安抚”、“防御”,往往造成被动挨打。但从总体上看,却有其积极一面,体现了无为政治和与民休息的治国方针,特别是对匈奴实行“和亲”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