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
唐前期的太子问题及其政
《张居正》引发文史之争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
“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
八王之乱中的寒门人士
《代歌》、《代记》和北
“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
谢国桢先生治史之经历与
最新热门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财政集权的演变与消长

时间:2009-7-24 13:53:37  来源:不详
赋者,国之大本,生民之命,重轻安危,靡不由之,是以前世皆使重臣掌其事,犹或耗乱不集。今独使中人出入盈虚,大臣皆不得知,政之蠹敝莫甚于此。③
    他奏请将国家的财赋“出之以归有司”,并建议“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奉人”,以重整国库职能和恢复中央财政的钱物管理常规,只有如此,“然后可以为政”④。德宗纳之,即诏令:“凡财赋皆归左藏库,一用旧式,每岁于数中量进三五十万人大盈,而度支先以其全数闻。”⑤这一来,上供的税收与财赋又重归左藏库管理,多年来政府财政与皇室财务混淆不清的积弊顿时被纠正过来,朝廷恢复了政府国库与皇室私库分别管理的制度,重新确立国家财政与宫廷经费之间的财物分配体系,从而维护了国家财政收支的独立,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打击了干预政治的宦官势力。这一切,对中唐以后的财政管理制度和政治局势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身为中央政府首长,杨炎自然了解到要改革国家财政,加强中央财权,除了要有完善的财政管理体制外,还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财政管理核心机构,作为协调一切国家财政事务的中枢。因此,他上台后便将废除职权过重的财经使职列为其财政改革方案的一部分,并获得德宗的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TwitehettD.C.,FinancialAdministrationsUndertheTangDynasty(Cambridge, England:TheUniversityPress,1963),p.39
    ②  《旧唐书》卷一一八《杨炎传》。
    ③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代宗大历十四年。
    ④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代宗大历十四年。
    ⑤  《旧唐书》卷一一八《杨炎传》。
 
    炎乃建言:“尚书省,国政之本,比置诸使,分夺其权,今宜复旧。”上从之,诏天下钱谷皆归金部、仓部,罢晏转运使、租庸、青苗、盐铁等使。①
    德宗既然恢复了金、仓二司的职权,使原来户部各司的功能全面恢复,则诸财经使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于是才下令罢免转运、租庸、青苗等使职。在这之前,杨炎已奏请罢免大盈内库的财赋权,恢复了太府寺左藏的功能,在他一番精心策划和部署之下,朝廷循序渐进地恢复尚书省户部总统财赋的权力,最终将国家财政收归中央,以彻底解决自前朝以来“朝廷不能覆诸使,诸使不能覆诸州”的弊病。
可惜的是,“省职久废,耳目不相接,莫能振举,天下钱谷无所总领”。②户部各司虽然恢复了权力,却无法有效地执行其职能。所以,朝廷不久后又委任韩洄为判度支,杜佑为江淮水陆转运使。至德宗贞元二年(786)十一月,朝廷还曾再度下令“诸道水陆运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转运使等并停。其度支、盐铁,委尚书省本司判,其尚书省六职,令宰臣分判。”③,然因“诸使之职,行之已久,中外安之”④,乃于同年次月以“韩(滉)专领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⑤。此后,朝廷在这一基础上精简财政使职,财政管理体制也相对趋于稳定,朝向系统化、制度化演进,形成贞元年间(785—805)度支、盐铁转运、户部财政三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建中元年。
    ②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建中元年。
    ③  《旧唐书》卷一三○《崔造传》。
    ④  《资治通鉴》卷二三二,德宗贞元二年。
    ⑤  《旧唐书》卷一三○《崔造传》。
 
的的格局。必须注意的是,即使过去一元化的全国财政职权,至此演化为三元化,但三司使对上直承君相之制令,制为政令,“每年年终则须将自己所属钱物的收支会计上报中书门下,而司农、太府二寺则上承三个使的“符”命,责成其下之署,监执行三使所属钱物的收支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