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代大都督府略论
略论宋代中外朝贡关系与
“中外融通”与我国世界
东晋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
浅析中外记者对红军长征
中外文物专家 会诊 龙门
博物馆与城市发展——中
中外蜡像馆展示特点
第14课  元朝社会经济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
最新热门    
 
都督中外诸军事及其性质、作用

时间:2009-7-24 13:55:17  来源:不详
从曹魏开始正式建立的都督制度,对魏晋南北朝政治、军事影响极大,其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又有它的特殊性。然因史料语焉不详,长期以来甚至“中外”的范围都没有定论。最近读史,对这一制度略有体会,兹连同关于其性质、作用的我见,一并写出,以就教于方家。

  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一制度,最早、最有权威的记载,见于《书·百官志》。它说:魏文帝黄初三年(公222年)“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矣。……高贵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晋文帝 (司马昭)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晋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居之,宋氏人臣则无也”。
  这里一共提到了三个都督中外[1],依上下文意,其“中外”一般理解为中央和地方。就是说,都督中外乃是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的官衔。
  这一看,如果单就晋文帝而言,似乎可以成立:
  《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举兵反,“大将军司马文王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大将军屯丘头。使基(指镇南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王基)及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又使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等[2],简锐卒为游军,备外寇”。
  同书《王基传》:“大将军司马文王进屯丘头,分部围守,各有所统。基督城东城南二十六军。” [3]
  依这些文字,司马昭所统二十六万“中外诸军”,是可理解为既包括京师带来的中央军,也包括王基、陈骞、石苞、州泰、胡质等原在地方上的军队,涵义似乎还楚。然而如果一联系有关司马师的材料,又让人糊涂了:
  同书《毋丘俭传》:举兵反,“大将军(司马师)统中外军讨之。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于谯、宋之间,绝其归路。大将军屯汝阳,使监军王基督前锋诸军据南顿以待之”。
  《晋书·景帝纪》:“帝统中军步骑十余万以征之,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前者的“中外军”即后者的“中军”[4],而和“三方兵”对举,《三国志·魏书》还用了“别使”二字加区别。依这些文字,“中外军”仅指京师中央军,并不包括原在地方上的军队,和前引对司马昭的叙述显然不同。
  我们知道,毋丘俭之举兵与诸葛诞之举兵虽为两次事件,但相隔仅两年(俭,公元255年;诞,公元257年),都督中外的制度未闻有任何变化,而陈寿的用语却如此不谨严,使我们单凭这些材料无法判断真相,因此便不得不跳出这个圈子,并换一个角度来探讨。
先来研究一下早于司马昭的曹真。
  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如果曹真都督中外确是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则其资历、地位、威望一般说也应略胜其他统军大将一筹。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否。
  首先,曹真升都督中外之时,曹仁还没有死。据《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他是曹操从弟,比曹真高一辈;屡立战功,遵守法令,颇有威望,官位也高过曹真。曹真升都督中外之前原任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军号为镇西将军,二品;而曹仁已是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军号为大将军,一品。[5]当时曹真并无大功,曹仁亦无大过,为什么要让官位本高的曹仁在军事上听命于晚一辈的曹真呢?
其次,除曹仁外,地位、威望略高于曹真的还有曹休。据《三国志·魏书·曹休传》,他与曹真同辈,黄初三年前已是都督扬州诸军事,军号征东将军;征东与镇西虽同为二品,但征东班次在前,升曹真都督曹休,也同样不好理解。[6]
  更重要的是:说曹真都督中外包括地方上军队,还有一个明显矛盾。即在曹真升都督中外后几个月,魏文帝发兵讨伐孙权,在这次战争中,曹真不但没能都督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而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