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代大都督府略论
略论宋代中外朝贡关系与
“中外融通”与我国世界
东晋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
浅析中外记者对红军长征
中外文物专家 会诊 龙门
博物馆与城市发展——中
中外蜡像馆展示特点
第14课  元朝社会经济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
最新热门    
 
都督中外诸军事及其性质、作用

时间:2009-7-24 13:55:17  来源:不详
须一年之后即易”。四军五校,乃六军以外的京师中央军,见《宋书·百官志》,现在加上护军将军所统“外军”,与“外州郡将兵者及都督府”对举。这条材料虽不能直接表明前者即“中外军”的一部分,但至少可证“外军”与外州郡、都督兵不是一回事,因而都督中外不应包括地方上军队。[14]
  综上所述,《宋书·百官志》提到的三个都督中外,既然早于司马昭的曹真和晚于司马昭的王导,在他们的时代都不存在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的制度,而史料又未记载司马昭之时有什么重大变化,则据此便可推定他的都督中外,也不应包括地方上的军队。
以此论点为依据,回过头来再考察前引《三国志》诸材料,便应认定,《毋丘俭传》将“中外军”与“三方兵”对举的记载比较准确;而《诸葛诞传》的文字很不严谨,实际上该传的二十六万中外诸军也应理解为京师中央军,而与王基等地方上的都督、州郡兵相区别。
关于这一问题,还可补充一些证据如下:
  1.《晋书·文帝纪》:诸葛诞起兵后,司马昭上表请魏帝亲征,说“今诸军可五十万,以众击寡,蔑不克矣”。如果《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载司马昭所统中外诸军二十六万是全部出讨军队,则与此五十万之数不合。若将二十六万理解为中央军,再加上王基、陈骞、石苞、州泰、胡质等地方上军队,则大体符合五十万之数。[15]
  2.据《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起兵时“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一共近二十万人,全部集中寿春,“闭城自守”,如司马昭总共只出动二十六万人,扣去石苞、州泰、胡质等打援的游军,和留驻丘头保卫魏帝的军队,是无法把诸葛诞围死的。若是五十万人,才能“以众击寡”,大体敷用。
  3.据《三国志·魏书·王基传》:当时司马昭对自己统率的军队可以直接下命令指挥,如“文王敕军吏入镇南(指镇南将军王基)部界,一不得有所遣”等,然而至少形式上却不能直接指挥地方上的军队,而要通过魏帝的“诏”。这些军队有所请示也得通过给魏帝上疏来体现。如王基以为在“深沟高垒”包围寿春后,军队便不可再移动,以免对方钻空子突围,“上疏曰”云云,“书奏,报听”。《资治通鉴》卷七十七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此句下胡注:“报基听行其策,时帝在军,故诸军节度皆禀诏指,而裁其可否者实司马昭也”[16]。这也表明,至少制度上王基等地方上军队,并不归都督中外司马昭指挥。
总之,《宋书·百官志》所载都督中外,不能把它权力夸大,其实它只能总管京师的一切中央军,而并不涉及地方。
 

 


  都督中外在制度上既不管地方上军队,则“中外”二字何所指?
  《资治通鉴》卷七十六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司马师“率中外诸军”讨毋丘俭句下胡注:“中,谓中军;外,谓城(指洛阳城)外诸营兵”。此说为后来一些学者接受,并用以解释整个曹魏、西晋的都督中外之“中外”。[17]
然而此说实可疑。
  首先,洛阳城外军队是司马懿父子于公元249年高平陵政变后,为了扩大自己在京师的势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曹魏初年洛阳城外并没有驻扎什么重军,直到高平陵政变时城外军队也弱得很。《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及注:司马懿发动政变最主要措施便是乘曹爽兄弟暂时离开洛阳城之机,控制城内一切军队,“将兵屯洛水浮桥”,防止曹爽等攻城。司马懿老谋深算,当时皇帝在曹爽手中,仍有极大号召力,如果城外驻有重兵,他是决不会仅仅控制城内军队便贸然发动政变的。事实也是如此。曹爽被拒于城外后,只能发屯田兵数千人自卫。屯田兵和城内兵特别宿卫禁军比,战斗力弱,所以曹爽才会“迫窘不知所为”。固然,桓范曾劝曹爽调发城外中领军别营和洛阳典农所属其他屯田兵,但既称“别营”,便非主力;而且从曹爽“默然不从”,后来又决心向司马懿投降推测,这些军队的力量肯定比原来的屯田兵也强不了多少。[18]既然曹魏初年二、三十年中洛阳城外一直未设重兵,则黄初三年创立“都督中外诸军事”之时,其“外”指城外诸军的可能性便很小了。
  其次,这一时期与“中外”涵义完全相同,使用较广泛的“内外”一词(以及相应的动词“入”、“出”),就地域说,主要有五种用法:
  国内外:
  如《三国志·魏书·杜恕传》“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同书《司马朗传》“外备四夷,内威不轨”。同书《蒋济传》“外勤征役,内务宫室”。
  京师与州郡: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注引诏“今内有公卿以镇京师,外设牧伯以监四方”。同书《刘放传》注“曹休外内之望”。同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